【本报北京讯】刚刚过去的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19年“50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共有10家企业上榜,领域涵盖基因编辑、新药研制、制药专业服务、医疗器材、医疗设备。“大健康产业”在过去几年呼声极高,在需求和政策红利加持的情况下,不少创新型医疗企业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中国,巨大的需求与资源失衡背景下,催生了一大批领域“新物种”。
国内知名医疗领域投资人、医学博士李文罡就曾著文表示,国内医疗现状的改善必须结合民间创新医疗资源一同推进。这位在2011年就成立了国内首支专注医疗领域基金的“弄潮儿”。在过去几年挖掘并帮扶了数十家创新医疗科技项目发展,云病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专业医疗行业背景出身的李文罡判断,国内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特别是病理诊断资源的不平衡,是阻碍中国偏远地区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据了解,病理是临床治疗中起到决定性的一个环节。钟南山院士就曾有言,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在中国,病理医生的培养数量不到1万名,很难满足偏远地区的诊断需求。按国家卫健委100张病床两名病理医生的标准配置来看,中国病理医生的缺口最高达10万。而现实情况是培养一名合格的病理科医生,一般需要10年以上。
如何在巨大的缺口现实下,发挥现有病理资源的最大价值?李文罡想到,可以通过“云平台”技术把病理影像数字化,结合远程医疗的方式,让在边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和上海一样水平的病理医生诊断服务。这也就有了“云病理”科技服务公司的由来。
2015年到2019年初,李文罡以云病理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的身份,积极推动云病理公司的组建和发展。期间,李文罡亲自带云病理的三个部门协同作战,在短短两年里,签约了近20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并且协助他们搭建数字化病理服务平台,足迹遍布全国。截止到2018年底,云病理累计服务了6326人次,提供了远程病理会诊,实时远程冰冻切片读片,线上远程病理读片会,病理科数字化建设等服务,极大地便利了边远地区患者。
如今云病理已经展示了它的商业可能性,随着国内5G时代的到来,病理图片传输速度会更快,移动阅片也将成为日常。在李文罡的预期中,未来云病理或将发展为国内最大的远程病理服务平台和智能阅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