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对俄电商物流大通道

黑龙江对俄贸易日趋活跃

作者: ■本报记者蒋承志刘洁
    
    如何把地缘优势发挥好从而稳定对俄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一直是黑龙江省商务工作的中心,也是这个传统的对俄经贸大省近年来的危机所在,自2011年起,黑龙江对俄经贸几经波折,如今这个对俄经贸大省重新回到“第一”的位置。
    对俄贸易龙头地位渐稳
    作为俄罗斯传统商贸优势地区,黑龙江省曾经长期保持作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的位置,资料显示,2007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额实现107.2亿美元,黑龙江省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个对俄贸易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
    2010年黑龙江省对俄出口总额已落后浙江、广东两省,屈居第三位,而排名第四位的江苏省与黑龙江省的差距逐渐缩小,大有赶超之势。
    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限制,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商品都是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黑龙江省对俄进口商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包括原油、钢铁、木材等。对俄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经贸合作水平较低,成为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的短板。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框架下,这一情况出现扭转。根据哈尔滨海关日前公布数据,2018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值1220.6亿元,绝对值列全国第一位,增长64.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9.8%,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17.3%。
    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的对俄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16个对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累计30亿美元,入区企业达147家,上缴俄罗斯各种税费累计2.5亿美元。
    省会担当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据悉,黑龙江有25个对俄一类口岸,分布在将近3000公里的边境线上,其中,担当对俄经贸旗手的是省会哈尔滨市。此前,黑龙江省出台政策,支持哈尔滨市打造“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市也提出,要以电商发展为突破口,在对俄电商物流大通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先发制人”的优势和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哈尔滨已经开通哈尔滨-叶卡捷琳堡货运包机专线,同时还开通了哈尔滨-新西伯利亚、哈尔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哈尔滨-叶卡捷琳堡-莫斯科三条客货混载航线,对俄通航城市已达11个,可通过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大型海外仓辐射俄罗斯全境。截至3月末,哈尔滨已累计发运对俄货运包机515班次,发寄邮件5508万件,实现货运量1.0706万吨,货值近10亿美元,占全国对俄邮政小包近1/3,哈尔滨已经成为国内对俄出口电商包裹量最多和跨境零售出口额最大的城市。
    据了解,哈尔滨近年又先后开通了哈欧和哈俄铁路国际班列和哈俄公路通道。哈尔滨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全国其他17个中心站干线直连,境内可实现集装箱货运直达运输。中欧班列哈尔滨至德国汉堡和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专线是国内运距最短、成本最低的中欧国际货运线路,平均只需15天即可抵达德国汉堡,平均只需8至10天即可抵达叶卡捷琳堡。在公路运输方面,哈尔滨市商务局局长孙永斌表示,哈尔滨国际陆港中俄物流集运中心投入运营后,货物从哈尔滨出发只需11个小时即可运抵满洲里、7天到达叶卡捷琳堡、9天抵达莫斯科。2018年,对俄公路通道发运1417班次,出口贸易货值1.79亿美元。哈尔滨-满洲里-莫斯科公铁联运陆运通道目前已实现每周两班常态化运行。
    另外,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模式,是黑龙江省实施“龙江丝路带”开放战略的关键。目前,哈尔滨综合保税区能够同时辐射25个贸易口岸,具备全方位、立体化对俄开放物流体系。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有关负责人刘振江表示,去年哈尔滨市政府重新明确了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作业范围,使铁路货运口岸和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功能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策叠加,有效提升综合保税区整体功能和铁路货运口岸竞争力,全力打造竞争有力、功能齐全的新型哈尔滨国际陆港。
    能源资源贸易提升合作规模
    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25个口岸共计实现客运量360.1万人次,增长4%;货运量实现4142.3万吨,增长37.1%。
    根据哈尔滨海关公布信息,目前,除扩大进口俄罗斯的珠宝等产品外,黑龙江依托其原有的加工能力,还在原油、天然气、木材等逐渐扩大进口规模,加速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
    日前已经贯通了的中俄原油管道作为中俄两国能源战略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也是我国陆上原油进口量最大的一条通道。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