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智慧是巨大财富

作者: ■王宝珍

    2018年的春天,正是“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时节,我们48名第39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的学员相逢相识相知于中央社院,一起度过了3个月充实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对自身工作有了更深入和理性的思考,也让我对社院的性质定位有了一定的认知。钦佩于领导、师长们的谦和博学,使我坚定了夯实理论素养、孜孜以求不断学习的信念。在合作共赢解决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思想火花不断迸发的联组交流、“三自式”研讨等活动中,同学们收获了以心相交、智慧交融的深厚友谊。丰富多彩的“民族一家亲”联欢会、趣味运动会、学生社团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社院老师的辛苦付出、用心用情,体悟到统一战线工作的温馨暖意。去年底,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为新时代社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曾经的学员,我们由衷地为社院的日益发展进步而欢欣鼓舞,也祝福新时代的社院在《条例》的指引下,实现更豪迈的跨越,推动我国统一战线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向上。
    “社院姓社”不仅是成立之初的底色,也是新时代历久弥坚的不变初心
    “社院姓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学院办学方向的明确要求,办学宗旨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学院“因社而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民主党派负责人陈叔通、邵力子等人向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言:党有党校,团有团校,各界民主人士也应成立一所学校,并建议取名为“毛泽东思想学院”。毛泽东得知后深表赞同,但提议这所学校定名为“社会主义学院”。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院姓社”的“社”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正根据“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的功能定位,真正把广大学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学思践悟、砥砺前行。社会主义学院不仅仅是党外干部学习深造、实践养成的殿堂,也是党的统战干部提升统战智慧,在“大统战”格局下凝聚共识,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学校。
    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统战智慧和统战实践的完美结合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高度原则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工作。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由于有党的统一战线,才有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最广大的力量,中国人民才实现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中锤炼了自身,壮大了力量。
    孙子兵法上讲“上兵伐谋”,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统战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炎黄二帝在对共同敌人——蚩尤的战争中结成联盟,击败蚩尤后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的起源由此开始。历史上的任何繁盛时期都是民族关系融洽,重视民生,空前团结的时期,视中华与夷狄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土尔扈特部东归”都是盛世下民族团结的佳话。延安时期,大批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涌向延安,抗大和鲁艺吸引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军事、艺术人才,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解放战争时期,党争取了傅作义的起义,首都北京才得以最好地保护下来,这样的功勋就是我党统战事业中的成功典范。
    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清朗的政治风气下,以心相交才能成其久远,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才能赢得共识和信任。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今天,无论是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及其实践,还是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的主张及落实,都不是一时一地、心怀小我的统战策略,而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的统战智慧。
    社院肩负的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淬火成钢,再谱华章,是学生对母校最好的回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兴国之要,“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可以引导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布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时代呼唤千百万优秀人才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创新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在知识更新迅捷的今天,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学习培训应更多给予我们启发,引领我们思考,促进我们探索,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学有涯而知无涯,”在社院的学习是一次淬火成钢的过程,“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我们只有学有所成、躬耕实践,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回馈组织的信任、领导的重托、学校的培养,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再谱华章,不负新时代!
    (作者系台盟辽宁省委组织宣传部部长、第39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