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5月末民企贷款40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5.8%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升。”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今年前5月五大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深化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银保监会做了大量的工作。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建立了一个民营企业的统计数据体系。5月末,对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4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5.8%,前五个月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的公司类贷款51.48%。
在信贷增量扩大的同时,融资成本在下降。杨丽平介绍,民营企业贷款方面,前5个月民营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是5.98%,较2018年全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9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银行的平均利率是4.79%,下降了0.65个百分点。我们还对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减费让利做了一个统计,如果把信用放款和减费让利这两块加起来,银行通过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降低了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54个百分点,这三部分加在一起,才是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
银保监会在完善“敢贷愿贷”机制、提升“能贷会贷”能力。杨丽平介绍,一是推广一些大中型银行,还有互联网银行做“小微快贷”等成功经验。比如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现在已累计为78万户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贷款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大型银行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小微企业贷款速度确实明显增加,这是否对中小银行的客户产生了“掐尖”的现象,有没有挤出效应?
对此,杨丽平认为,小微金融市场目前空间比较大,从数据来看,26%的国内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大型银行目前在做的小微贷款客户,主要还是本行的结算客户、存款客户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业务客户。中小地方性法人银行在整个小微企业贷款当中还是主力军,这些地方法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总量占到整个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55%,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优势,仍然是主力军。
适度竞争也可以更好帮助银行改善服务。杨丽平表示,不可否认,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的客户上肯定会有一些重叠。但是通过大行发挥鲶鱼效应,能够带动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可以促进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下沉,把小微企业市场服务的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