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发布

1.2万孵化载体运营收入达654亿

作者: 【记者姜虹北京报道】
    近日,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创头条发起和主办、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科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寻找100家特色机构”活动落下帷幕。基于此活动的相关数据和全国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的调查统计数据,创头条和首科院联合编撰了《中国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以数据和案例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创孵载体以及空间特色化发展的整体态势,为我国创业孵化载体未来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人才、项目、资源、资金最为集中的孵化载体,一直都是创新创业的源动力和引擎。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时代大背景下,创业孵化机构的特色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就数据来看,孵化机构的数量、运营体量、导师及服务人员数量、活动举办数等创新创业服务均相比以往得到提升,我国创孵机构创业服务投入不断攀升。而在创业服务的支撑力度持续扩大下,其成果也异常显著。尤为突出的是,创服机构数量翻番,总运营收入从2017年的153亿元提升到了2018年的654亿元。另外,在创服机构的孵化服务下,服务企业和团队数量、上市公司数、获投融资企业数等均有显著成效。其中,有效知识产权相比于2017年的15万项,2018年更多达64万项,容纳创业就业人数也从170万人升至395万人。在双创升级的大环境下,创业孵化载体越来越重视创业服务,工作成果也越来显著。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出以来,全国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从数据来看,2016年到2018年,我国创孵机构数量从7553家增加到11808家,年均增速超20%。其中,民营创孵机构持续响应创新创业号召,近年来一直都是创业孵化机构的主力军,多年占比超过6成。专业孵化机构也在近年来大量涌现,2018年专业孵化器的数量达到了1429家,占全国孵化器总数的29.47%。其孵化领域聚焦于产业前沿,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热门行业和前沿产业,2018年,42%的创孵机构其孵化领域为电子信息,是占比最高的孵化方向。
    现如今创业孵化机构的服务保障愈加全面,为创业项目的孵化与成长奠定了大量的资源基础,在此基础上孵化成果也更为丰富显著。截至2018年,孵化器内累计毕业企业13.9万家,创孵机构内共有上市(挂牌)企业1565家,而2018年当年上市(挂牌)企业就有944家。当年营业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企业3272家。2018年,创孵机构内共有6512家团队或企业获得投融资、孵化基金支持或者财政资金支持,占所有团队和企业的10.6%,获得资金总额达2500亿元。另外,2018年全国创孵机构内企业更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同时促进了就业,产出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此外,特色空间呈现集群化发展格局。浙、京、粤、川、苏这5个省市的入选数量较多,占总入选数量的54%,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成为特色空间的四大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国70%的特色空间。这些特色空间以优质服务为核心,聚焦空间特色,提供特色化、专业化、多样化服务,而从培训活动方面来看,特色空间的服务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型孵化载体是指其中孵化企业的方向集中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或某两个专业领域。在入围的300家特色空间中,专业型孵化器超过100家,占比超1/3;而在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维度,专业型孵化器的比重甚至超过60%。
    通过对白皮书的解读可以看出,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国家战略以及“要进一步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政府指导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创业孵化载体以及孵化效果成果显著,创孵载体的特色化发展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创孵工作成果乃至国家双创升级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