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混改:契合点在哪里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两年前的2017年8月30日,在中石化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时任董事长王玉普表示,将在天然气领域加大混改力度,正在地热、管道等具体业务板块推进混改。当年二季度,中石化因为混改概念股得到了证金的增持。此前,从2014年开始,中石化就已经率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销售公司引入了民间资本。
    时间进入2019年,在国资委已经公布了三批混改名单之际,第四批名单呼之欲出,外界认为天然气领域混改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记者采访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涉足天然气业务的部分企业家,他们反映,目前从股权比例上看,民营最高占49%,董事长、财务总监、总经理都由国企指派,留给民营企业的空间较小,价格和供气量也受到一些制约。同时,国企管理费用高,民企承受起来还有些困难。总体上看,民企的优势还没发挥出来。
    明朗的政策
    不久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再次重申了对于混改的重视态度,提出2019年要聚焦关键领域和难点问题,实施精准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专业化重组,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瘦身健体。
    “我们是支持混改的,我们的管网建设很多企业参与在里边,按照市场公平的原则,今后会有新的项目对民企招标开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表示,混改、员工持股可能在销售等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司推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在中央的顶层设计里,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从历年的混改试点数据来看,国家部委推动“混改”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明朗。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开展混改试点,已先后推出三批共50家示范项目,其中仅2018年就增加31家,并在2019年将进一步推动100家以上的混改试点。
    2018年,国资委推动“双百行动”改革试点,涉及国企达到404家,数量空前,这让入围央企及地方国资骨干企业成为改革尖兵。在改革内容方面,不再局限于任一改革政策,而是现有改革政策内的所有改革内容均可系统性设计实施,相关上市企业在"1+N"政策框架中自主设计综合改革方案,激发其内生活力。这标志着混改将从有限试点阶段转向大规模综合实施阶段。
    2019年伊始,上游的体制改革就动作不断。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事项。这意味着,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油气勘探格局,大大提升了民营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油气领域改革是个重点的改革方向。中央企业这三家油气公司(即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今年要以管道公司的组建为契机深化油气领域的改革。”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
    紧接着,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指出,要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剥离现有油气公司的管道业务,成为独立的国家油气管道公司,这对于整个天然气、石油产业市场实现完善、公平的竞争和对第三方无歧视开放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观望居多
    在北交所去年的混改记录中,相比较别的领域,天然气领域的混改显得有些单薄。电力领域去年成交金额约2.25亿元人民币,铁路领域去年成交金额约43亿元,电信领域去年成交金额约81.43亿元,军工领域去年成交金额约2.83亿元,民航领域去年成交金额约0.89亿元,天然气领域去年成交金额仅0.24亿元,石油领域仅0.12亿元。
    记者采访到行业内两家多年根植天然气领域的民营企业,对于混改的态度,其中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表示,虽然自己企业是以天然气为主业,但并不太关心天然气领域的混改,做好自己的企业更打紧。另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说:“怎么混?一个是,如果是一个烂摊子,就需要去埋单,稍有不慎很难全身而退;一个是,能不能真正进入,能进入到什么程度,民企还说了不算。”
    这代表了部分民企对于参与混改的态度。
    今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天,举行了一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录制的电视论坛——《改革促进共融,合作实现共赢》,现场嘉宾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以及下一步的思路进行观点碰撞。以心直口快著称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略带犀利地向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发问。
    “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底是愿意把控股权或者利益大的部分拿出来,还是光拿出利益小的部分来‘钓个鱼’?”这的确问到了制约天然气混改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难是现实
    天然气领域混改难,是现实。一方面是,混改在所有领域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天然气领域都要面对;另一方面是,天然气领域的特殊性。
    天然气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对参与其中的非国有企业而言,势必会提出一些条件上的设置,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的慎重考量。
    某国企人士分析,混改对这些产业的国有资本改革是有战略意义的,混改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难点是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不够,产业领域中多种市场要素缺乏充分流动的能力,产生的一个相关问题是资产定价有一定难度,这会影响到社会资本的进入和退出。第二个难点是双方经营目标和文化的融合问题。对国企来说,让渡部分股权是改变机制的途径,使企业具有活力。对民企来说,更多关心的是国企的垄断利润回报或开放市场、配套服务的问题,前者是财务投资的概念,后者是市场准入问题。这两个目标是矛盾的统一。
    “混改的理想结果是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新增盈利压力,要求国企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所有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业内分析人士陈云天看来,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哪些社会资本能够获得行业准入资格?占比多少,能获得几席董事席位?决策争议问题如何解决?如社会股东根据市场变化不同意主业投资项目,这是否和政府的产业政策相冲突?如社会股东根据实际提出裁撤企业机构和冗员、以降低企业成本,国企监管部门是否同意这样做?如果单纯以股份比例多少来解决争执的话,结果会不会最终是社会资本大输或退出?
    在天然气领域,由于气源因素的制约,天然气主干线和支线大都由石油天然气公司主导建设,而城镇燃气管网则是走市场化较强的路子,一般是对以前国有煤气公司混改而成。由于气源有限,中国天然气管网发展远远滞后,不仅总长度不够,满足不了天然气大发展的需求,而且天然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储气调峰设施也严重欠缺。
    顶层突围
    长期以来,由于油气管道掌握在几大巨头手中,其他一些市场化开发或进口的油气资源无法自由进入输送管道,市场化的油气成本和价格核算也无法得到理顺。
    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刚刚出台的《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是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拉开了“大戏”的序幕。
    《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这意味着,未来油气领域,上游体制改革提速,下游销售充分市场化,将打破石油石化行业一体化垄断,民企、外企油气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企业层面来讲,中石油官媒在全国两会期间传出消息,今年拟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力度。此外,2018年7月,我国油气领域下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品油终端市场全面向外资放开,标志着中国的油气下游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三大油企各自的管网已经基本分开,三桶油的管道资产和相关人员将被并入新成立的管网公司。也就是说,新管网公司的成立直接实现了管道资产的独立,接着就有条件实现输送和销售分离,进而实现管道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整体上谋求资本化、证券化,通过上市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加大管网投资建设力度。
    宜混则混、宜独则独
    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第四批混改试点名单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试点企业共160家,其中,中央企业系统107家,地方企业53家,资产总量超过2.5万亿元。
    孟玮表示,从实施效果来看,已完成改革主体任务的企业经营业绩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比如,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5.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形成了中国联通、东航物流、中金珠宝、内蒙一机、合肥江航等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优质混改企业。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资委等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细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全流程指引,更好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不妨从三个视角来观察天然气混改的进程。
    一条主线是油气领域的央企试点混改;第二条主线是地方国企,改革先锋应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国企;第三条主线是央企战略重组,关注电气设备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突破口,一定要扩大,一定要深化,一定要继续走下去。”混改在天然气领域,也正如肖亚庆所言。
    但是,肖亚庆也特别提到,混合所有制不是谁占谁的便宜,而是相互之间共同融合、共同发展。一个混改案例中,其中一方占了便宜,这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的,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只有找到共同利益,混改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否则,都是短期行为。混合所有制只是改革的一种方式,不是所有方式。所以,宜混则混、宜独则独。要根据行业、企业以及企业的未来,来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措施从来就不是封闭的,天然气混改亦如此,开放式、合作式是事业长久的保证。在天然气领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存在诸多发展的契合点,比如重组整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等,混改只是其中之一。如何能促成彼此认同的合作方式,考验着多方的智慧,也是未来合作空间是否广阔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