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惠娟:一位下岗女工的逆袭人生
作者:
■本报记者席昱梅
24年间,从下岗工人到一家业内标杆的民营企业负责人,50多岁的郁惠娟实现了成功逆袭和华丽转身。她坦言,其中冷暖艰辛一言难尽。在她看来,这些年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不只是内心坚守的诚信与坚持,更因为赶上了这好的时代。
如今,她的企业——永兴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远销一带一路沿线沿线6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亿元,年税收1千万元以上,也成为带动当地近500人就业的标杆企业。
下岗女工创出油漆品牌店
郁惠娟来自农村,从学校出来后就在一家工厂里做电工,三班倒,辛苦工作的她并不安于现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出一番事业。工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郁惠娟没了工作。
“内心一直希望自己能再做点什么。”郁惠娟说。
有些想法一旦萌芽,会迅速生长。1995年的一天,郁惠娟家里因为装修需要去买油漆,看到油漆店里的货一车一车往外发,她隐约感觉到油漆市场的红火,于是不露声色打听市场情况。得知张家港市场上油漆销售店铺并不多,规模大的更少,但油漆需求量却很大,回到家她就开始酝酿开一家油漆批发公司。
说干就干。租门面、洽谈油漆品牌、找仓库……很快,她的油漆批发公司成立了。“第一次做生意,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源。”为此,郁惠娟亲自带着员工主动出击,到处寻找可能的客源,甚至到小区里发传单。那段日子非常忙碌,每天起早抹黑,两个女儿也跟着她三餐不定。
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客户,她坚持诚信第一,凡事亲力亲为,经常自己送货,加强与客户沟通。由于顺应市场发展,加上公司产品种类全、信誉好、服务到位,公司没多久就实现了盈利,很快已经成为张家港油漆行业内屈指一数的企业,她因此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顺应趋势转战国际贸易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郁惠娟夫妇俩觉得在未来国际贸易才是趋势。在油漆销售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化纤机械行业的人才,跟他们交谈中如获珍宝。她与丈夫一起投资建办了永兴机械厂,生产各种化学纤维生产线。
建厂初期,由于资金投入大,心里压力倍增。为了更早在市场上立足,郁惠娟决定用最好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严格把控质量关。客户至上成为她恪守的准则。为了增加客户信任,她让客户免费试用,满意后才完成付款。只要有问题,她第一时间就派人到现场处理。凭借着良好的质量和服务,逐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又投入近2亿元购地新建厂房。郁惠娟介绍,她和丈夫都非常重视厂房的质量安全,特别增加投入进行工厂硬件升级。硬件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公司整体形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吸引来了更多的专业领域优秀人才,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将企业打造成了业内标杆型的短纤维生产线制造商。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不懂外语却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几十个国家。目前,公司产品出口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沙、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以及亚洲的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采访中,郁惠娟多次提到“我能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这好的时代。”在她看来,做好产品,管理好企业就是为社会,为中国制造做贡献。在公司日常生产和运营中特别注重环保。他们的企业将废可乐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转变成生活必需品及工业用品。如用于无纺布,纺纱,汽车内饰,各类填充料等,每年为国家节约大量原料,新增处理各类PET废瓶约50万吨,为国家的环保行业做出了贡献,累计为全球回收处理了各类PET废塑料已超4000多万吨。
此外,她还特别热衷公益,早在汶川大地震时,他们就在公司组织捐款捐物。后来他们还在当地筹办了一所自闭症儿童学校,关爱下一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