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在大物流中蝶变新生

作者: ■刘石鼎周彬彬本报记者章勇

    “物流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高位规划、科学选址,高标准建设好长株潭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让现代物流为长株潭一体化注入奔涌澎湃的发展活力。”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湖南一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红霞脸上绽放着智慧与自信。
    在常人看来属于男人打拼的物流行业,李红霞凭什么跨界入行、从困境中崛起,又如何颠覆传统模式、在事业的王国里展现曼妙身姿?
    回国扛起一份责任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回国,李红霞的生活或许会是另一番精彩。
    李红霞的父亲李艳归是湖南物流界的领军者,曾两度荣获“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评委称其为:他是商人亦是学者,他是老板也是“老师”。他于1995年下海,创办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并由小到大,做成了国内最知名的供应链平台型企业,战略版图覆盖长沙、苏州、武汉、岳阳、湘潭等地。旗下长沙一力物流园先后荣获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5A企业,中国物流仓储企业排名第8位、中国物流50强企业等23项国家级荣誉。
    背靠着父辈种下的“大树”,李红霞“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身份,常被同龄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而她的深刻体会则是:金钥匙只是命运的选择,如果金钥匙真的指向宝藏,那一定是一份责任。
    “我父母三个孩子,在我们十多岁时父亲开始创业,公司就如同他的第四个孩子,而且从时间和精力分配的比例来看,显然最宠爱的是那个。接过企业就相当于接过照顾父亲最宠爱孩子的任务,于我而言,这是责任,是使命,我没有想过其它的选择!”李红霞说。
    2005年,在国外求学多年后回家,李红霞发现父亲为了忙公司的事,经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此时,她深感肩上家庭的责任,辞去海外闲适优越的工作,开始回国帮父亲打理公司。
    接手这样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如何在传承中实现超越,在传统物流的轨道上开行“物联网”的高铁对李红霞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此,李红霞如同“照顾家人”般爱着这家企业。十年中,她只休过一次年假,连续五六年时间没有周末。她时常调侃自己:完全没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只有“工作那么多,我得去转转”的体会。
    2015年,李红霞回国十年时,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也改编其时的流行词,以《工作那么多,我想去转转》为题播出了对她个人的人物专访。面对工作,李红霞展现的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执着,从毅然归国“为父分忧”的初心,到蔚然求索“创业创新”的恒心,她以“人气女总裁”的知性温婉和“霸气女汉子”的果敢坚毅,在男人们的“创业江湖”中,演绎着现代“花木兰”的故事。
    建功实现一种价值
    李红霞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创一代”,在她眼里,父亲才是真正的创业者,她只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最多算得上是个“创二代”。
    回国后,李红霞的海外留学经历,并未让她如鱼得水,相反,由于长年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使得她对国内企业发展环境并不了解和熟悉,用李红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当时年轻,不接地气”。
    刚开始,公司的其他高层和员工对李红霞都是持观望态度。
    “无功则不立,这是我在公司工作十年的体会,即使是自己的企业,要想立足,仍需自己争取,否则即使冠以董事长的名分也没有实际意义。我父亲说:‘如果管理者的威信可以被授予,我愿意打个信封封给你。’言下之意是他不能。我因此明白,员工的拥戴永远需要靠自己去争取,为企业争发展,为员工争幸福,争来的才是踏实的。”
    2006年,李红霞进入公司后便当起了仓库管理员,其后诸多一线岗位她都一一尝试。
    当时公司业务正处于上升期,现场每天热火朝天但又杂乱无章,客户时有投诉,公司经常问责。李红霞感到问题严重,于是提出了“现场即市场”的理念,随即策划了现场全面改善项目。
    “钢铁物流不应是笨粗杂、摆街摊,而应该整齐有序,甚至还可以精细化管理。”李红霞认为,低效现场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改革迫在眉睫。为了使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她把“现场优选”管理理念引进公司,对影响现场效率的流程和制度作了全面优化。
    “我很有韧性,认为对的事情就会坚持。”李红霞说,尽管阻力重重,但是她从调研到制定方案到执行和检查,事事参与,亲自动手,十几米高的门吊她也经常爬,就为检查一个螺丝是否润滑到位。因为长时间呆在现场,李红霞说,当时最令她自豪的是,三四百名员工,每个人的名字,她都能喊得出来。
    从简单的6S管理开始,她和大家一起蹲现场搞调研,一起出方案,一起设计标识,一起实施看效果,一起补缺失。一个夏天下来,“白富美”华丽变身成“丑大丫”。
    较真的态度打消了员工的观望心理,现场日显整洁,项目初显成效。紧跟着,她又开始推进TPM和“现场全面改善”,借此对影响现场效率的流程和制度作全面优化。
    现场作业秩序的重构,作业效率的优化,公司业务在2009年疯涨,现场顶住了市场的“洪峰”。这与2007年内部革新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也应验了她“现场即市场”的远见。
    创新追逐一个梦想
    “今天的一力,如果些微有点成就,可以总结的只有两点:坚持创新、坚持诚信。过去的十几年是不创新就没有发展,不诚信就没有市场。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一年的变化赶得上过去10年的累计,现在是不创新就不能生存。”
    在李红霞看来,不只是钢铁物流甚至整个物流业正在经历过去几十年以来最大的变革,物联网、精益管理、综合枢纽等等,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如何在新的业态下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考。”李红霞坦言。“创二代”是前辈光荣与梦想的传承和执行者,他们不但要从父辈那里继承责任与理想,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落地能力。
    随着钢铁行业“黄金十年”的结束,钢铁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期,行业利润持续走低,大批钢贸商陷入到难以为继的困境当中。李红霞和一力物流业也正经历转型发展,逆势上扬的关键时期。
    2012年,在李红霞的主导下,一力物流开始在将电子商务引入到钢铁物流中,并自主研发了供应链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一力钢铁网。
    “通过电商平台,一切变得透明,风险因此更可控,业务发展的空间继而更具有延展性。”李红霞介绍,该平台可为园区企业和广大终端客户提供远程查询、网上下单、信息发布、商品融资和资源报告等综合服务,“一力钢铁网”开创了物流+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的现代钢铁流通新模式。
    2013年4月,一力钢铁网正式上线;2013年底,这个课题荣获该年度中国物流金融和物流信息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现在,平台将各大银行的金融产品融合到钢铁流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中,挂牌量和成交量稳定上升,在2014年下半年时已开始实现盈利。
    同时,李红霞全力推动一力由单一“生产资料型”物流企业向“生产及生活资料型”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开启了“湖南一力公路港”的建设。项目背靠长株潭,辐射全省,启动实施了岳阳城陵矶“物流港”建设,娄底、张家界、常德、怀化、衡阳等地的“云仓库”同步启动,依靠“物联网”的强大功能,实现客户一键下单,家门口取货的目标,不仅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而且打通了物流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李红霞透露,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时重点推进和创新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园区内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提升市场竞争力。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的李红霞又建议,高位规划、科学选址做好长株潭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以现代物流为长株潭一体化注入奔涌澎湃的发展活力。
    2018年11月到2019年2月,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牵头连续4次密集发文推动物流业发展,引起李红霞的关注。她认为,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顶层发展战略中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是经济下行带来的转轨压力,迫切需要部分产业率转型,着力提质增效,以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物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部分产业”之一被着力突出,其重要作用可以比拟中国经济发展前一阶段的房地产业,具有阶段性的历史使命。
    立足于物流业降本增效,李红霞结合自身发展,提出了“调整地方政府业绩评价方式,促使地方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为保障国家物流战略落地营造环境”“支持平台型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以解决物流行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等七条建议。
    面对未来,李红霞常对她的员工说:“我们不追求最大最强,但我们追求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最有贡献力!梦想虽有距离,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更加幸运的是,我们能一道同行!”
    这就是李红霞,一位无愧于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