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调研排查贵州民企能否迈过这些坎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见习记者兴云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相比,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更缺乏化解风险的能力。”近日召开的贵州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会上,贵州省工商联通报了该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走访调研情况。
调研情况显示该省民营企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指出,影响和制约该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和风险点依然不少,主要面临有债务、融资、营商环境、市场、投资等五大风险。
五大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全省工商联系统共收集了831家/次企业60亿元拖欠账款信息。在拖欠时间上,最长达13年之久,最短几个月,多数拖欠时间集中在2-5年范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金额占比较大、拖欠企业数量多。
融资风险方面,2016到2018年三年间,该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2700亿左右。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不到资、抽断贷等情况频发,多数民营企业认为银行贷款程序多、手续繁锁、难度大,望面生畏,想贷不敢贷的问题同时存在。调研显示,有72.1%的企业融资困难,有65.5%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营商环境中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并存、新官不理旧账、“三门”等等,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风险。有企业负责人反映现在“工商户不如贫困户”、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产业不重视企业”,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与服务企业发展搞成“两张皮”。
市场风险方面,一些企业负责人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对信用建设不重视,导致企业征信受影响,无法融资贷款。而民营企业在与国企股份制混改和企业运行成本高也是增加企业风险的重要原因。调研显示,有50.8%的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有38.50%的企业物流成本增加,有45.69%的企业原材料成本增加。
投资风险方面,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部分民营企业缺乏风险评估,盲目跟风、冒险扩张,过渡举债给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个别企业拿自己“吃稀饭”的钱或借来的资金投资,猛踩油门,急功近利,造成企业现在发展举步维艰。
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1.5%,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一些民营企业超越自身条件和能力,盲目搞多元化扩张,造成短时间内资金紧张,因债务逾期或银行抽贷,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进入黑名单。
如何迈过这些坎
据了解,2018年贵州省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加值达到8143.4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48%,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全省民营企业达67.78万户,同比增长12.64%。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过去企业靠野蛮生长、投机生长的可能性已几乎没有了,防范化解风险是民营企业必须迈过的坎。
今年3月,贵州省工商联成立了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和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岳德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成7个专题调研组分赴9个市(州)、47个县(市、区)、62家商(协)会、99家会员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部门等形式,展开了为期50天的调研。
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不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高速度、大规模、盲目地进行扩张,甚至企图“蛇吞象”,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也随之爆发;很大部分民营企业根本没有风险防控预案,或者是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甚至形同虚设,风险发生时无力化解,往往寄希望于政府救助;还有的民营企业明知有风险,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最后将企业置于危险境地甚至死地。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导致了企业负债率高、企业信用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李岳德认为,民营企业应主动降杠杆、降负债,坚持稳健审慎、适度经营的发展思路,使企业的融资规模、债务水平适当,确保风险总体可控。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和依法经营、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风险预警和防范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防范于未然,“消祸于未萌”。他表示,下一步,工商联将针对有重大风险隐患的企业,建立企业纾困帮扶机制和企业台账,主动协调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合力化解企业危机。做好对民营企业和工商联干部的培训工作,增强民营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引导企业完善内部风险防控,强化企业风险自担意识。开展诚信商(协)会和诚信民营企业试点,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云数据体系,提高企业征信意识和水平。
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协调服务处处长马鹏认为,要客观认识到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出现这些风险,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准方向,提升企业的信用,提升融资能力;加强学习,把政策用好。
据了解,贵州省工商联将建立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在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上更加有效、更加有力。深化与工信、金融等有关部门合作,力争建立健全贵州省民营企业重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债务违约问题风险外溢和连锁反应。同时进一步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采取大数据手段对企业运行风险进行监控预警,建立大型企业债务风险联合处置机制。此外,各级工商联还将进一步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大力加强部门合作及时帮助民营企业化解风险,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建设,做好服务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