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阿拉伯商人眼中的中国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4月25日,在“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身着长袍的阿拉伯商人成为人海中的亮点之一,坦率、健谈,是他们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正是‘一带一路’推动我们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不断加强。”沙特阿拉伯ACWA电力公司主席穆罕默德·阿布纳彦说。他坦言,ACWA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主要从事能源、发电,自2008年进入中国以来,不仅受到了政策优待,而且与中国电力、中国核电等中方能源巨头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以及金融支持协议。
    沙特阿拉伯杰达尔公司法律顾问苏里曼·阿拉哈比也有同感。他表示,公司刚进入中国市场两年,虽然还很年轻,但已在许多领域开展了业务,包括能源、电力、食品、旅游等。
    “对于我而言,中国市场是十分新锐的,而且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让我充满兴趣。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上能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因而,我们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苏里曼·阿拉哈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北方地区水泥公司总经理恩格·阿拉苏比博士可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国通了,他滔滔不绝地道出了在中国市场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诸如税收优惠、准入门槛低等等,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归功于“一带一路”倡议,把不同国家连在一起,也把不同国家的企业连在了一起。
    “中国的营商环境是很好的,我们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展业务12年了,这是我们的切身体会!”恩格·阿拉苏比的语调里充满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