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裕华:打造千亿级企业

作者: ■陆志祥本报记者庄道秋 见习记者冒贻宣
人物名片
    耿裕华,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通建筑业商会会长。
    
    在中国建筑业中,南通一枝独秀,素有“铁军”美誉。而在这赫赫有名的“铁军”之中,有一位声名远播的“领军之将”,他,便是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裕华。
    连冠鲁班奖,工匠精神建事业
    “建筑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传载文明除了文化、书籍、思想,就是建筑……”回顾三十多年建筑行业的从业经历,耿裕华充满情怀。
    1981年,耿裕华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4年,他参与援藏建设,担任江苏省援藏工程指挥部施工技术组副组长、西藏拉萨饭店工程技术负责人。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耿裕华带领施工团队攻坚克难,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还捧回了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他个人则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江苏省援藏施工指挥部特殊嘉奖四次。耿裕华“一战成名”。
    继援藏建设之后,耿裕华带领建筑大军又远赴大庆,承担大庆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大楼的工程施工任务。在施工中,他提出的新方案,使“超高大模板”一次性试验成功,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大庆有铁人,南通有铁军”,从此“南通建筑铁军”的称号响彻全国。一张雪亮品牌的背后,是这位对质量要求细微到颠毫的把关人。
    一次,耿裕华到施工现场检查,发现几处小瑕疵。虽然不影响使用功能,但他认为,凭南通四建的工艺水平,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一向温文尔雅的耿裕华“小题大做”:毫不犹豫地免了10多人,罚了近百人。他的话讲得很重:“企业不创优,等于自掘坟墓!我们南通四建的优质工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是从小处着手向大处着眼,以“猛药”解决萌芽状态的倾向性问题。
    在耿裕华的严格管理下,南通四建先后承接的上千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工程中,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8项,国优银奖15项、詹天佑奖5项。特别是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南通四建更是实现了鲁班奖十连冠。
改革促发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1988年,耿裕华被任命为南通四建副总经理,1996年被任命为总经理。他深谙作为一名企业家应承担的责任。在就职演讲中,他说:“要搞好一个企业,靠一个老总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要搞垮一个企业,只要一个老总就足够了。”这不仅是响亮的忠告,也是耿裕华对自己的鞭策。
    在解决一个具体技术问题时,靠的是身体力行、知识储备与创新精神。而在执掌一个超大型企业时,耿裕华更多的是依靠企业文化和机制、体制的创新。耿裕华深知,企业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带领企业在制度制定时,既考虑企业发展,又兼顾职工诉求和利益。为此,他在管理机制的建设上,带领南通四建进行了几次内部“突破”。
    2000年,耿裕华带领企业完成从地方国营到民企的转变。改制中,他提出“多层持股,以股联心”股权方案,保证所有员工工龄不作一次性买断,不让一个职工下岗。改制成功后,耿裕华带领公司利用南通四建的信誉和主业优势,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构建了集团集群优势。
    2006年,耿裕华带领公司的大股东谋求“自我革命”:南通四建要求公司所有股东到龄退休、调离公司、因病去世或在换届选举中落选的,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退出股东行列,然后再由股权领导小组推荐、董事会同意、股东大会通过新增注册股东。
    耿裕华说:“废除股东终身制,打破股权‘世袭’,让公司股东始终处于流动状态,股权始终掌握在公司在职在岗的经营骨干手中,才能让后来人看到希望。”
    经过改制后的良性运作,南通四建2018年完成企业总产值5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4亿元。
    与时代同行,打造千亿级企业
    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时代风向,早已是耿裕华的思维习惯。
    2009年,达海控股集团横空出世。“达海”是以南通四建原有股东为主体组建成立的投资型控股集团公司,它是南通四建集团的控股母公司。达海的成立,实现了投资与经营的完全分离,创新性地突破了企业的成长极限,为打造千亿元集团奠定了基础。
    在耿裕华的倡导之下,2013年,南通四建联合通州建总、南通新华、通州四建等优质建筑企业与通州区政府投资成立“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筑企业,履行技术服务、企业孵化、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职能,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大力推广和应用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此外,耿裕华与多家企业联合发起建设“筑材网”。目前已有40多家特级资质企业加盟。材料采购的主动权、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通过大量交易数据和集采功能,建立起从车间到工地或反向定制的直通模式,材料采购由向供应商购买,变成工厂为集团定向加工,提高议价、定价权,彻底颠覆采供关系。
    “全球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建立起完整智慧化的信息链,是企业家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不断增强决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耿裕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