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俊宏:勇立潮头的“女船王”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见习记者冒贻宣
    泰州三福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戚俊宏35年前临危受命,35年后,年过七旬的她,带领集团进入世界范围内船舶制造业Top20,年产值近60亿人民币。图为戚俊宏(左)与海外客户。
    江苏泰州高港区,繁华的长江港口,自古而来,不知驶出了多少诗篇。如今,时代更迭,小舟改为一艘艘百尺巨轮,脚踏长江,面朝海上丝绸之路,静静等待书写它们的故事:它们的背靠之地,是一座享誉海外,占地近2000亩的火热天地——三福船业;而这些即将踏上征途的钢铁之躯,不仅凝结着金子般的科技,更承载了一位女企业家钢铁般的信念。
    这就是泰州三福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戚俊宏。35年前,她临危受命,35年后,年过七旬的她,志向不改,只为让这艘近60亿人民币年产值的世界级巨轮继续傲立于行业浪潮之巅。她以过人的胆识、动人的品质书写了全球船舶制造业唯一“女船王”的神话。
勇挑重担,她亲身锻造巾帼精神
    “几个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女人,能做到吗?”这是35年前,戚俊宏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当时债台高筑的泰州口岸镇船厂厂长时,来自于身边、和来自她自己内心的叩问。
    1984年,口岸镇船厂一方面因为连年亏损,厂子已经迫近倒闭;另一方面,在戚俊宏来此之前已有近乎十任男性厂长放弃退出。驶过戚俊宏面前的,似乎是一艘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小船。看到职工无助的眼神,戚俊宏自感必须肩负责任。她决意挺身而出,接受了这一难题。
    寻找造血方法、让船厂先活下来,是她所面临第一道难关。为解燃眉之急,戚俊宏先从劳务输出入手,带领工人到扬子江等船厂外包揽活。由于船厂是重工业,外出揽活时同行听说是“女人造船”都纷纷笑话,持一种看不起的态度。为了维持生计,戚俊宏说:“活干完,干好了,你们再付给我们劳务费用”。对方船厂念在诚意,勉强同意让他们试试。于是,戚俊宏带领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过硬的质量,让对方船厂刮目相看。
    有活干,散掉的人心渐渐聚拢起来。戚俊宏目标明确:下一步,就是回到主业,启航船舶。她费尽周折,凭着实干的精神,终于在1986年初冬拿下了船厂的第一单——江都的100吨的机动驳船的修理业务。回忆往昔,这也算是3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的艰苦一战。
    订单来了。船就那么停在芦苇滩地。没有任何起吊设备,如何将船拉上岸成了难题。情急之下,戚俊宏带领全体员工用人力绞辊,冒着冰冷的冬雨,顶着凛冽的寒风,靠着纯人力奋斗了3天3夜。可是,船也只上来了一半而已。面对挑战,现场一片退堂鼓声。
    面对怀疑和退却,当晚12点,戚俊宏紧急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她说,船必须上岸,因为此时的工厂:生死攸关,没有退路。唯有坚定信心,背水一战。会议结束,戚俊宏便带头走入了水中。
    眼前,是一个在最艰难的时刻担重任的女人,一个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女人。在戚俊宏的背影之后,再也没有人退缩。又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船终于上岸。也就是这条船,让船厂找到了突破点,为以后批量生产100吨级驳船埋下伏笔,一举还上拖欠的工资,并获得了几千元的利润。虽说是个小数目,但工人们的信心恢复了,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船舶生产。
    身为企业当家人,在企业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要想把工人养活,必须精于算计,学会多条腿走路的本领。为了增加企业效益,戚俊宏曾在一个月中有15天奔波于上海购买钢板,一边购买材料,另一方面做钢板生意,以实现早期的“多元化发展”。为了不耽误生产,无论春夏秋冬,她都是晚上出差白天在厂里。跟随她出差的员工抵御不了这种劳累奔波,出差回来都要轮流更换休息,只有她,是场场不的“穆桂英”。为了节省公司的经费,戚俊宏常常早上在粥摊喝点粥就去钢厂,购完钢板就回头,有时无法回头,就找个地下室休息一下,基本以厂为家,对于家中的母亲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根本顾不上照料,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甚至不足5个小时。这个女人以超出常人想象的毅力奋斗着。天道酬勤,船厂破天荒地史上第一次有了税金上缴。在这个过程中,戚俊宏造就了一支能战斗,能吃苦的团队。在钢铁一般的巾帼精神的感召下,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
敢为人先,她亲手铺出远航之路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动。如何乘风而动?戚俊宏认为,内河造船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工厂搬到长江边去已迫在眉睫。苦于资金短缺,为了实现目标,在一公里长的长江岸线,400多亩的芦苇江滩上,她亲自带队上阵。经过六个月的努力,在没有一分钱的外来投资的情况下,工厂完成了搬迁。戚俊宏从此踏上了从内河模式搏击长江风浪的征程,她瞄准大船制造,放眼国际市场。
    当时,船厂的拳头产品:1万吨海洋工程驳船,起初由于设备陈旧,第一条需要造1年的时间。经过她不断生产工艺改进,第二条缩短到4个月,第三条缩短到2个半月,第四条以后,已经能做到16天一条船。她以惊人的速度和质量,在亚洲造船界一炮走红,同时也成为口岸镇首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群鹰飞,靠头鹰”,她深知只有领头人有一股拼劲闯劲,才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动力,才打造一支全面适应企业发展的队伍。一位员工回忆:2000年,工厂接到一个拆船业务,为了确保不亏本,必须深入船上进行考察。考察那天,江上风速已到达7级,而上船的梯子是软梯,在这种条件下,上船十分危险,但戚俊宏依然坚持上船考察。上梯的那一刻,人随梯子一起飘了起来,梯子有20多米,人也就飘出了20多米。到了甲板上,国外的大副、船长都向她致以90度鞠躬以示敬意。他们说:“中国女人,了不起!”
    2002年,戚俊宏牢牢抓住江苏“黄金海岸”战略开发机遇,以超人的气魄,斥巨资成功收购了国营永安造船厂。她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厂区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在2014年首批入围工信部第一批船舶企业白名单,能建世界上任意国家10万吨以下的高技术海洋船舶。
    发展过程中,三福也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五星级数字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目前,三福已发展成为集造船、软件研发及类金融三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并向着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不忘初心,她亲力挑起社会责任
    日本的“兵库”号,是三福承接的第一条机动船建造任务。当时签订的合同是12月底交船,然而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东为了货单,要求按照合同提前一个月交船,为了满足客户的利益,让船东满意,施工现场,她与工人们并肩奋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晚上干到了凌晨1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船只在交船期内超标完成。船东非常感动、感激,企业的声誉也在每一个项目的打造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奋斗源于认同。面对船舶行业,自入行以来,戚俊宏一直都存着一份显而易见的纯粹热爱。戚俊宏的儿子,现任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屹峰谈起母亲对企业的感情说:“她其实有三个儿子(实则两个)。在我们两兄弟外,大儿子的名字,叫做三福。”
    事业蒸蒸日上,企业进入世界范围内船舶制造业Top20,戚俊宏没有选择享受,而是选择关注社会、回报社会。她说:“我是一个穷人的孩子,出生时就没有了父亲,母亲体弱多病,无体力劳动,党和人民给予了很多的关爱。所以,我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培养,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戚俊宏确实一直在路上:汶川地震捐款100万元,泰州慈善机构捐款150万元,参与了“爱心春雷计划”等活动,截至目前为止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戚俊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爱心助西大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并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届江苏省人大代表。
    从内河时代走进长江时代,从东逝之水挺进“丝绸之路”,戚俊宏完成了企业的重新锻造。她胸怀全局,高位思考,充满情怀。从创业全国到创业全球,他用一个女人的敏感思维不断捕捉稍纵即逝的发展商机,实现了一个传统老厂的不断翻番跨越,她让三福船业在世界市场劈波斩浪,也以自身的故事重新定义了巾帼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