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住不炒”到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舆情报告梳理2018房地产业重大事件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房地产业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从“房住不炒”到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从长效机制制定到房地产税何时出台;从城市人才引进到解决新市民、新移民、青年就业人群住房问题;从住房质量到施工安全;从防范金融风险到行业补短板、强弱项;从行业转型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实现更多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有所居”问题,备受舆论关注。
    正因如此,当前房地产行业、企业都非常重视舆情监测和研究。目前除了一些城市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起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发挥了较好作用外,协会、企业层面,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公开和舆情回应。但与国家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为此,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成立联合课题组,发挥双方在舆情监测分析和行业研究等方面优势,对2018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大舆情事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回顾和解读了过去一年行业发展进程中的得与失,并形成了本期舆情研究报告。主要发布十项舆情热点,包括:各地楼市调控次数创新高、行业安全事故总量保持高位、房企负债率居高不下、房地产税立法进程提速、多城“引才”政策间接促进市场交易、房企业务转型力度加大、长租公寓“租金贷”引争议、多地楼盘降价导致集体维权再现、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方向调整。
    据了解,编写和出台这个报告的目的是:帮助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舆情发现、响应和反馈机制,持续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信用建设,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从不同维度倾听公众声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多地回应社会期盼。让社会大众摒除杂音,发挥正能量,对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预期更加稳定和理性。同时,与房地产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品牌推广部门的工作相结合,建立一个有效的舆情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呼声,更好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指出,发布舆情报告的目的因为行业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房地产的发展究竟为了谁?让谁得益?这是我们应该长期考虑的问题。通过这个舆情报告,相对来说集中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也就是说群众希望房地产行业怎么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通过舆情能够集中表现出来。通过这个舆情报告,想解决两个问题。首先,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从生产、经营、服务的过程中找出短板,哪些东西和老百姓的需求不一致,老百姓对哪些模式有诟病,改进生产经营服务过程并建立比较规范的为人民发展服务为宗旨的体系。行业企业要真正面对实际的问题,敢于承认、敢于担当。另外,通过这个舆情报告,给行政机关提供老百姓对政策和政策实施当中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对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有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判断。对制定政策法律不能想当然。
    当然,这个舆情报告也有局限性,因为舆情就是媒体采集的老百姓说法,或者行业企业说法,媒体采集有局限性。舆情报告现在是客观的,是各种媒体上反映的问题的集中度、热度的体现。每个房地产舆情热点和关切的背后,都是人民群众对房地产行业信用建设的鞭策;对房地产企业、企业家的良心拷问;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殷切期盼。可以说,社会公众在房地产各个领域的舆情反映和事件聚焦,都是对房地产行业、企业健康成长的助推。尤其是对完善整个社会治理机制,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