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抢滩粤港澳大湾区
不少企业在布局新产业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众多企业正抢滩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泰禾集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截止目前,他们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十余个项目、超过一千亿元的货值储备,涵盖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和东莞等大湾区11座重点建设城市中的8座。其业态涵盖了泰禾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院子系,府系、湾系及商业综合体等。泰禾澳门湾项目落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枢纽,港珠澳大桥竣工后,该项目与香港距离仅半小时车程,与澳门隔水相望,仅有10分钟车程,因而项目开盘备受港澳同胞青睐。
记者了解,目前,万科、恒大和碧桂园等一批行业巨头均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布局。
一些企业更是早早开始了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聚集。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马化腾三度建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从2017年全国两会开始,马化腾就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并获得采纳,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年中,马化腾不仅自己多次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声,还力邀政界、学界和业界多名要人为粤港澳大湾区站台。今年两会,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马化腾继续提交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他建议更好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平。设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湾区决策咨询机构;加快大湾区数字政府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一众角逐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里,香江集团自2014年起,就率先着手布局前海、南沙、横琴三大自贸区,分别建成前海香江金融中心、南沙香江国际科创中心、横琴金融传媒中心,呈三足鼎立之势。前海、横琴两大金融中心对接香港和澳门,构建金融生态平台。南沙香江国际科创中心顺应科技创新浪潮,承接广州市IAB战略重要项目落地,是微软落户广州的首个人工智能的孵化平台项目。
在这轮抢滩布局中,各大国企的身影频频出现。
结合自身优势,南方电网在粤港澳大湾区涉及的珠三角九市实行新增报装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客户低压供电,实现小微企业接电零成本;中国联通完成港珠澳大桥跨境光缆工程,连同企业在深港、珠澳建设的多套跨境光缆互联系统,为三地通信提供大容量、低时延的信息通道;中国华能、中广核等央企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进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南方航空将持续加大运力投入,不断拓宽航线网络,实现广州枢纽到国际主要城市基本全覆盖。作为陆上直通澳门的重要口岸,位于广东珠海的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目前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后能满足年通关量8000万人次的需求。
记者了解,不少企业在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也在布局新产业。
碧桂园陆续在大湾区布局了思科广州智慧城、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佛山“机器人谷”等重点项目,跨界进军智能制造业。此外,碧桂园称,还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农业的发展,“打造科技型农业,为传统农业植入高科技元素”。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与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在上市培育、并购重组、债券融资、投融对接、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此外,国投进一步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在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合作,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