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勇委员:让好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作者:
■本报记者席昱梅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何晓勇表示,在调研中发现,诸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知晓度和落地率较低,政策执行的“中梗阻”倾向比较普遍,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够强。
何晓勇说,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比较难,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企业“看得见、够不着”。有的政策不连续、不协调,原则性多、可操作的少,部分政策调整变化过于频繁,市场无足够的反映和调整时间。
如何让利好的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让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的“真金白银”精准到位、发挥作用,如何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及时注入、源泉涌流等方面,都是何晓勇关注的问题。
他建议: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坚持谁制定、谁宣传的责任机制,广泛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完善政策宣传工作责任制度,填平政企之间的信息鸿沟,探索开通政策咨询“门诊”,建立领导干部宣传、解读、落实政策的责任机制,让党政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座谈、司(厅)局长进企业精准服务、处科长进企业宣讲政策、银行行长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等活动成为常态,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地率,让政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要完善督查机制。将政策落实情况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务院大督查范围、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细化量化政策落实的具体指标,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和“回头看”。参照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建立省级政府营商环境和重要政策落实定期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检查市(州、盟)、县(区)级政府政策落实情况,增强政策的执行力、落地率,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第三,要健全评价制度。按照谁牵头制定、谁牵头落实的原则,在政策出台前充分调研,更多听取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听取反馈意见,使政策决策更科学,政策执行更稳健,企业预期更稳定。建立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和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政策落实和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查找影响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找准“中梗阻”症结,促进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加大政策清查清理和政策调协,清除“僵尸”政策,避免相互“打架”、互为前置,增强政策的生命力。
第四,要消除帮扶顾虑。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地方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沟通联系机制,细化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往行为规范,推动政商沟通交流互动。建立领导干部帮扶民营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将正常的联系、帮扶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构建为创业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氛围,让新型政商关系“亲”上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