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存在五大动力源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6.5%。继2016年之后,将全年经济发展的增速目标再次设定为一个区间值,并将区间的下限作了小幅下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研究的角度看,今明两年经济增速还会保持在6%以上,即便较过去有所放缓,但所对应的增量规模仍然很大。
    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些传统的稳增长方法,如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基建投资的潜力已经不大。基建投资要分阶段进行,要为未来适当留一些项目。
    “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源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在当前阶段是符合规律的。”刘世锦称,在此前提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即使为5%-6%,但由于经济基数大,每年新增量仍然很大。
    他强调,货币政策放松不能解决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问题。在经济过快下滑时,采取一些短期的刺激措施加以对冲是可以的。从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看,货币供给和流动性的提供基本上满足了经济增长的需要。目前经济处在转型期,在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保持稳健中性,在不同时点相机抉择。
    “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有五大新来源。”他谈到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改进低效率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些具有行政性垄断特点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他认为,目前我国包括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在内的五大基础性成本是非常高的,原因是我们在相关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性垄断。
    二是提升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低收入人群是我国扩大消费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他举例道:“有说法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坐过马桶,如果让他们坐上飞机、坐上马桶的话,将会产生多少消费?”
    三是提升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刘世锦指出,最近有个说法“消费降级”,不排除个别地区、个别阶层出现这种情况,但从总体上来讲,不是这样的。反而,另外一个变化是,现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在商品消费方面已经基本满足,其增长速度也将会逐步下降。下一步消费结构升级更多地会体现在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上,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养老、旅游等。
    四是提倡前沿性创新。“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有优势,比如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容易形成商业模式,我们的产业配套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刘世锦表示。
    五是绿色发展。刘世锦认为:“绿色发展包括但并不限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它会带来绿色的消费、绿色的生产、绿色的流通、绿色的创新,还有绿色金融,它会带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
    “把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以及十九大提出的相关改革落到实处,中国在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方面就可以迈出很大的步伐,同时在国际上也能够应对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和将来或许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冲突。”刘世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