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必须爬坡过坎
作者:
■李富永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近年来,随着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以及新环保法的实施和中央环保督查的开展,中国生态环保在整体上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毕其功于一役的轻松之举,而是始终面临各种挑战。当前,不仅环保旧账累积如山、生态旧伤久治难愈,而且新的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仍不时冒头。
可以想象,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很容易在一些人那里发生动摇;惯性思维和陈旧价值观,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时时在试图寻隙破网。尤其是今年的稳增长、稳就业等发展要求,都有可能被一些人当作借口而试图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人类生活环境的好坏,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弊害,已经被西方国家所充分验证。如果说我国自改革开发初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忽视环保的话,如今就再也不能搞破坏性发展了。但这个转变要求真要落实起来很不容易。出于复杂的利益动机,在许多地方和很多企业那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仍被置于服从经济发展和经营利益的地位,为了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为了GDP数字的增长就不惜污染江河、土地和大气,甚至不惜危害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转型的关系。他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与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也是经济发展优势。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也正是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契机和必经过程。我们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答了最新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不是发展经济的负担,而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将既往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入,更清晰地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建设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应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前提;而高质量的经济成果,是生态环境不受新的伤害、而旧的创伤也逐步得到治疗愈合。这是不会因暂时的下行压力而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局面,都要保持战略定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无畏气概,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推向新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所发出的指示,对全国各地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有针对性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级、各地方各部门政府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要站在全局的立场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