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忠进:严守实业创新未来

作者: ■本报记者刘雨丹

    从传统水泥行业到现代农业、商业地产开发,再到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新材料产业,重庆三磊实业集团公司用14年时间在重庆成功完成3次跨越。公司董事长洪忠进的深切体会是,经营企业就好比一只脚在平地,一只脚在悬崖,转型关键在于选对行业、选好项目。
    2004年,洪忠进在重庆秀山县收购了腾辉水泥公司并组建了重庆三磊水泥有限公司,6年后,却毅然决然决定跳出水泥行业,他认为,从国家宏观经济看,水泥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同时也是“三高”污染产业,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010年,洪忠进成立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黔江、秀山地等地开发具有武陵山地区特色的山地农业——猕猴桃种植,总投资3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老百姓共同参与猕猴桃种植约8000亩,总规模达到2万亩,园区覆盖5个乡镇11个行政村,其中帮扶建卡贫困村9个,帮扶建卡贫困户500余户。园区农户通过获取土地租金、劳务承包及果实奖励分成,每年平均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此后,洪忠进利用自己早年的工作经验,一直积极推进项目开发建设,打造三磊冷链物流园区、三磊国汇会展中心……通过在市场洪流中不断摸索,3年前,洪忠进找到了他心中最好的发展项目——这就是玻纤行业。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用途广泛且种类繁多,但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玻纤产业还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尤其是在一些应用领域,许多细分市场甚至根本未被开发。
    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展的趋势后,洪忠进很快意识到,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15年,重庆三磊实业集团公司顺势而为,成立了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在重庆黔江正阳工业园投资建设4条年产10万吨高性能ECR无硼无氟无碱玻璃纤维智能化制造生产线。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600亩,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0万吨高性能玻纤产能,将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矿产开采、物流运输、社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届时将成为中国第四、全球第五大玻璃纤维粗纱生产基地。
    目前,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17年11月底正式点火投产,第二条玻纤生产线将于2019年10月实现产出。达产后,两条生产线可年产玻璃纤维2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洪忠进透露,目前公司大部分玻纤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东南、西南地区,明年第二条玻纤生产线建成,还将锁定国际市场,其中40%出口。
    此外,洪忠进告诉记者,近年来实体经济日子并不好过,原材料成本飞速上涨,银行信贷困难,税收品目繁多等各种因素,让实体企业生存难,转型升级更难。洪忠进认为,“转型”不仅仅是转方向,还需要立足本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做精做大做强。“当前大数据智能化潮流兴起,始终离不开实体型企业的产品做载体,所以严守实业应是经济发展的未来。”洪忠进说。
    为此,洪忠进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以赴玻璃纤维项目,打造高效的研发团队,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好产品深加工,做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