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东风、长安合资合作日趋密切

国有车企报团取暖应对变局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不久前,一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隶属于兵装集团)、东风三大汽车集团齐聚北京,正式签署了《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所谓的“T3科技平台公司”,T3中的“T”是英文Trip(出行),“3”自然就是指3家汽车集团。
    官方解释表示,定位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科技研发和配套服务组织,致力于“成为未来前瞻汽车科技的引领者,创造更环保、更安全、更美好的汽车生态”它将面向未来驱动、未来汽车、未来生态,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重点研发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系统、模块及平台,实现新一轮汽车技术升级并超越,推动形成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下一代中国汽车产业整车创新的典范。
    据权威媒体消息,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大汽车集团合并事件有了新的进展,将在2022前完成重组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届时中国最大车企将诞生。之前,奇瑞汽车这家国企已经准备引入200亿资金,而宝能或将成为民营入资国企的公司。现在,一汽,长安和东风合并一事也被搬上了台面。而这三家国企也集中了大部分合资品牌,像大众,福特,丰田,本田,奥迪等等实力强劲的外企都是合资对象。
    提升国有品牌竞争力
    而此次三家国企将合并一事,让整个汽车圈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因为以后买车或许将更便宜了。首先,三家国企的领导人将互换工作岗位,也就是一汽集团的竺延风被调配到东风,东风的徐平被调配到长安,而长安的徐留平被调配到一汽,他们三人将互换角色,到对应的岗位充当主帅,也就是一次换帅的过程。目前,中国的汽车体系,对合资品牌的依赖性较高,以一汽集团为例,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大众奥迪)、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不论从销量还是利润贡献上,占比都超过80%。
    国家出台新规,自2022年起,合资车企的股比将不再限制为50:50的新规定。目前宝马已经发布公告称将在2022年增加股比到75%,华晨的股比将只剩下25%。而新能源跨国巨头特斯拉在进入中国之初便选择了独资建厂。除了宝马和特斯拉,其他的跨国汽车公司还没有公布股比调整方案,但是相信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最终都会进行股份变更。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将提前布局,国有企业及时有效的完成合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在品质和技术上能与跨国品牌抗衡的自主品牌。同时,原有的工厂尽量争取成为跨国车企的代工厂,提升国有品牌竞争实力。对于东风、长安、一汽这三家国有车企重组换帅的一事,三家将在汽车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营销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而东风,长安和一汽合并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也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有消息称这三家车企合并后,将重新取名为“国汽集团”。
    抱团取暖
    其实早在2017年12月1日,长安、东风、一汽三家大BOSS就已经在武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这也是“三大汽车集团合并”传言的源头。彼时,这个框架协议中的内容不仅包含未来汽车的合作开发,共享技术;还提到会重点加强传统整车和动力方面的协同,开展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2018年3月9日,三大汽车集团高层再次聚首武汉,举行了“制造领域合作项目推进会暨项目批准启动签字仪式”。2018年7月18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衰落的加剧,长安、东风、一汽紧锣密鼓的签署了《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直至签署《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
    而这一系列动作,让三大汽车集团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合并看起来也越来越近,可能性亦逐渐加大。
    据了解,三大汽车集团合并之后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品牌研发上进行了较大的突破,成立研发中心,并且根据功能统一规划,设有研发中心,由东风主导的总部放在武汉,乘用车研发中心则由长安主导,总部放在重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规划必须要进行重新定位,保证发展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再进行多方的投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集中三家汽车集团的力量,在市场上建立核心的竞争力,并全力发展新能源。同时,资源,研发各方面的整合,也将减少没必要的浪费和开支,国产车型将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卖得更便宜,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大量自主品牌去向待解
    一汽、东风和长安这三家央企汽车公司,即便在没合并之前,也足够称为巨头,每一家的下面都是子子孙孙一大堆的公司。比如东风仅仅合资公司就有神龙汽车、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裕隆等N多家,长安和一汽的规模也非常庞大。2017年,东风卖出了412万台汽车,一汽卖出了335万台,长安卖出了287万台,三者相加可以超过1000万台,仅仅从销量说,完全可以比肩丰田、大众。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原则上每家只保留一个,这就意味着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将退出市场。比如一汽集团有红旗、奔腾、欧朗、夏利四个品牌。
    不论怎样,2022年的股比限制放开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也是重新洗牌的机会。所有的格局都会被打乱,原有的巨头将不再是巨头。
    商用车开年竞争激烈
    2019年1月份,我国商用车市场销售34.62万辆,同比下降2%,比去年1月份少销售近7000辆。纵观近几年1月份商用车销量及增幅走势图可见,商用车市场在开年首月的成绩从2017年实现转正后连增两年,2019年1月份则遭遇转负下降2%。2019年1月34.62万辆的销量在近几年的1月份算是一个较高水平。1月份商用车市场同比下降2%,具体到1月销量前十企业来看,5增5降:增长的企业中增幅最高的是上汽通用五菱,较去年1月份增长了21%,另一家增幅为两位数的企业是福田,增长了15%。遭遇下滑企业中降幅最高的排名第九位的江铃,较去年1月份下降了26%。
    从市场份额来看,销量前十企业1月份合计份额达到74.24%,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份额就超过50%,达到51.07%。1月份排名首位的一汽集团份额为11.73%,仅比排名第二的东风集团高出0.8%,而前五位的距离均未能拉开,商用车市场一开年就很激烈。
    汽车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前行的市场,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挑战。一汽、东风、长安的全面合作,不仅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研发力度与投入,还能避免重复研发、重复生产等带来的浪费现象,从生产和研发方面降低成本增长效率,如果深化混改,将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体制引入,将吉利、长城等优秀自主品牌加入到混改队伍中,利用民营车企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灵活混准的产品研发战略,发挥各自品牌优势,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实力,还可以充分低于合资品牌的冲击,真正的用品牌力与产品力,抗击外来合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