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月28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签署全市法院范围内首份促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并为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揭牌。
据悉,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的意见》。为积极贯彻落实该意见,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和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2月28日上午共同签署了《深化多元调解机制促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北京一中院、北京市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揭牌。
根据合作协议,将实现北京工商联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在效力确认、程序安排、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推动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北京一中院和北京市工商联将落实委派调解和委托调解机制,坚持诉前委派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相结合,将调解程序由诉讼阶段适当扩展至执行阶段,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措施,开设北京市工商联驻北京市一中院调解工作站,由商会调解中心委派调解人员驻点办公,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及调解服务。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来客介绍,随着近年来企业活动日益频繁,涉民营企业纠纷数量也呈大幅增长态势,该院审理的商事纠纷案件3年内增长率达93.56%,依托专业力量创新和拓展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的现实必要性日益凸显。为此,北京一中院创新推进诉调对接、诉非衔接机制建设,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家专业调解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成功调解多起证券期货、股权转让纠纷。一年多来,该院多元调解导出率超过50%,调解标的额近21亿元,位列全市同级法院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