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光明:把环保当作毕生的事业

作者: ■温瓯宣
    “把环保当作毕生的事业。”这是项光明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伟明环保进入环保领域20年,依照“八八战略”部署,率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扎实、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浪潮,在环保事业上专注且专业。
    人物名片
    项光明,1963年出生,温州市瓯海区工商联副主席、中国环协城市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浙江省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温州市杰出人才、中国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优秀企业家、温州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现在,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势头,就如董事长项光明忙碌的脚步一样。2018年,他在上海、黑龙江、江西一路兼程,逐一考察公司在当地的项目进展情况。伟明环保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运营30余座环保项目,从南至北,从东部沿海到内地,都留下了绿色发展足迹。
    “把环保当作毕生的事业。”这是项光明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伟明环保进入环保领域20年,依照“八八战略”部署,率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扎实、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浪潮,在环保事业上专注且专业。从温州市瓯海区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东庄电厂为起点,创造了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的开端,也实现了温州四个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为“绿色温州”贡献伟明力量。
最初信念:建国产垃圾焚烧发电厂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温州大地,影响了一批有梦想、有干劲的温州人,项光明就是其中之一。他放弃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创办了温州星火轻工机械厂。当时,国内冰淇淋生产线几乎都是进口的,设备昂贵,项光明带领的星火轻工通过技术攻关,从最初以生产阀门、食品机械零配件为主,逐步发展到生产冰淇淋成套设备的制造,实现了冰淇淋生产线全国产化。
    做国产化的设备是项光明的一个情结。1998年,温州市瓯海区准备投资2000万元建设垃圾焚烧厂,项光明和北京几家企业一同受邀协助技术攻关。那个年代,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基本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但因为国内垃圾含水量高等原因,进口的垃圾焚烧设备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虽然刚接触这个行业,但项光明有一个梦想,要做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于是,他向瓯海区政府承接下了这个项目,并开始组建团队着手研发。
    最初的研发和创业条件艰苦,技术、人才、合作模式都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公司设计的日处理垃圾385吨、发电功率4500千瓦的东庄垃圾发电厂建成,于同年11月28日并网发电,从项目施工到投用不足1年时间。东庄垃圾发电厂创造了当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三个全国“第一”:第一家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第一家由民营企业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第一家使用自主研发炉排和烟气处理系统的垃圾发电厂,被国家建设部专家誉为“中国国产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
经营理念:“三驾马车”引领发展
    技术、管理、团队,这是伟明环保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项光明创业以来的坚持。伟明环保逐渐吸纳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组建了固废、污水、废气治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研发团队,相继取得垃圾焚烧炉、烟气处理、自动控制、渗滤液处理等领域数十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承担两项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研究,参与制定多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国家标准。
    处于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让伟明环保持续发展,2015年5月28日,伟明环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自此,公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项光明认为,上市带给公司的绝不仅仅是资本动力,还有企业经营的进一步规范化。作为上市公司,在伟明规范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相关财税、行业监管标准的制定、出台、实施。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与大多数温州企业不同,伟明环保没有很多家族企业的影子,而是有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司发展壮大,管理靠的不是人,而是制度。”项光明说。所以,在伟明环保,管理制度并非只是“挂在墙上”,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修订,让制度管理深入企业运营的各个角落。
心怀感恩:创造财富更要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所以,项光明对于伟明环保今天取得的成绩始终心怀感恩,他说,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更要回报社会。
    从企业刚起步,项光明就开始做慈善,但他从未宣传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也并未计算自己到底捐了多少钱,他总说,慈善是随时都能做,随时都应该做的事情,不能以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作为开展慈善的前提条件。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负责人郑雪君是个“公益达人”,她的许多慈善救助中都有伟明的记录,但报纸上却很少有关于伟明捐款的宣传。“每次关于捐款的采访,项董只有一句话,‘应该的、应该的,我做得还不够’。”郑雪君说,“低调地做慈善,持续地做慈善,这就是项董的风格。”
    温州“慈善大宴”,伟明环保捐了17年;瓯海一场助孤行动,捐了10年;助学、助医、助困,也资助了10多年。2009年,伟明环保设立1000万元的基金,在瓯海区慈善总会建立伟明慈善分会。2017年10月,在温州市慈善总会建立2000万元的伟明慈善基金,用于全市各地开展慈善助残、助学、助贫活动。2017年12月,伟明环保在永强中学设立“1000万元教育基金”,用于助学、奖学等发展教育事业。
    不仅在温州,伟明环保还发动每个子公司参与当地的公益慈善事业,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助困等慈善活动出资出力。
初心不改:把环保当做毕生事业
    就如对慈善事业的坚持,项光明对于经营企业也是始终初心不改。从1998年开创环保产业至今,伟明已经走过20年,在全国从南到北多个省份留下了发展足迹,拥有30余个环保项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很多诱惑,特别是在温州“炒房热”和“借贷热”中,很多人向项光明抛出橄榄枝,但他始终专注于环保事业。项光明的坚持和坚定也影响着伟明环保的股东们,在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时候,伟明环保没有一个股东涉足其中,企业也没有从事担保互保。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这是项光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才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去扎实地学习钻研。”
    近年来,伟明环保快速发展,业务不断扩大,但始终未偏离环保这个方向,而是在环保领域不断纵深发展,公司业务涵盖六大板块,包括生活垃圾处理、水务餐厨污泥处理、装备制造、环卫清运、农林废弃物处理、危废处理等板块。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使各业务环节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有效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加快建设速度,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设备运营、维护和维修,并促进技术创新。
    环保产业事关千秋万代,项光明严格要求企业积极修炼内功外功:“本着诚信、敬业、创新、进取的企业理念,以为人类创造洁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为企业使命,我要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环境改善和资源循环利用事业,为创造更美的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