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企海外并购或继续下滑

从传统目标转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作者: ■本报记者朱永康

    受中企全球化战略及支持性政策和融资环境的驱动,2007年至2016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激增。2016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在2017年骤降约50%,其原因在于信贷环境收紧及政府遏制资本外流和打击房地产、酒店、体育和娱乐业杠杆收购活动的举措。数据显示,去年该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已宣布的2018年前九个月中企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同比下降了7.3%。
    惠誉评级发布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有所下滑,并可能在2019年继续下滑,而中国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不及国有企业畅通,海外并购活动可能下滑最严重。
    中美贸易摩擦和外资并购监管审查收紧对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活动影响非常明显。2017年中企在美收购规模骤减78%至136亿美元。这一下滑态势在2018年仍在持续。2018年前九个月已宣布的并购总额仅为58亿美元。
    自2017年开始亚洲和欧洲已取代美国成为中企海外并购的最大目的地。据了解,新加坡是2017年最热门的中企海外投资目的地,占全年宣布的中企海外并购总额的18.4%。2018年前九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同比增长了12.3%至108亿美元,超过5.1%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增速。不过,因对贷款的条款条件及大批备受瞩目项目的经济效益的质疑,去年“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受到的审查均有所增强。
    据悉,2017年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总额均下降逾50%,但2018年上半年民企海外并购的下滑幅度更甚,同比下滑30%,而国企仅下跌11.2%。民企的银行融资渠道不及国企畅通,因此受2018年信贷环境收紧的影响更为严重。惠誉预计,2019年中国民企的海外并购活动将继续疲软,因中国政府最近采取的货币宽松举措不太可能大幅改善民企的融资渠道。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流动性压力持续也将令民企的对外投资热情下降。
    数据显示,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电力和公用事业是2018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两个最大领域,共占总宣布并购额的37%。但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从这些传统目标转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