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黄建厅就是一个有梦想且将梦想变为现实的人。他常说:“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黄建厅不仅是这样说的,也切切实实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座右铭。提起当初独立创业的一无所有,却得到了那么多慷慨的帮助,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外走南闯北的黄建厅,从未忘记温州的生养之恩。如何回报家乡,造福故土,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人物名片:
黄建厅,石家庄俊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浙江商会会长、石家庄市温州商会会长。曾先后被河北省评为"劳动模范""光彩之星""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称号。
许多人说起创业,习惯将其比喻成丛林中披荆斩棘寻觅一处可能发现金沙的所在,在淘尽数不尽的沙石后希望至少能找到几粒金屑,这种执着是何等可贵和可敬。
出生于1962年的黄建厅,生长在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瓯海农村。由于生活所迫,只能外出闯荡。闯荡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吃上饱饭。但正是这种艰辛的生活环境,孕育了一代代勤劳与智慧的温州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建厅筹集一点本钱,办起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标准件厂,做起了小五金生意。虽然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但他一直秉持重质量、重诚信的经商信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五金生意广受赞誉,迅速拓展了销售渠道。初次创业成功之后,黄建厅又开始涉足鞋类生意,和朋友合作创办了一个稍有规模的鞋厂。当时,他也没有什么高深的营销理论,就是凭着诚信和质量,产品迅速打开销售市场,这些为他今后在商场中如鱼得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上石市:开创新模式
在温州创办企业使黄建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已经拥有了一定资金和经验的他并没有“小富即安”,而是有了更远的目标:北上石家庄开拓市场。
1986年3月,黄建厅当时只有24岁,只身来到石家庄做起了灯具生意。他组建了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华夏灯具市场,靠诚信交了许多朋友,靠勤劳拓展了事业。慢慢地,他在石家庄扎下了根,也成为了石家庄灯具专业市场的第一人,开创了河北专业市场营销的新模式。
按说也算是小有成就,该安安稳稳数钱当老板了。但黄建厅想,一个人要有所追求,看你是在做事还是在做事业。做事简单,做事业很难,黄建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思考,他发现温州与南方人在石家庄经商是成流动式发展的,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固定的经营群和销售场所。商场如战场,发现这一商机后,1993年6月,黄建厅投资1000万元,在石家庄建起了南三条鞋类批发市场。
刚开始是几十户入住,但这种新的模式迅速得到了广大商户的认可,生意越来越红火,要求进入鞋市、进厅经营的人络绎不绝,于是,黄建厅又一鼓作气建起了第二厅、第三厅,一直到七厅。南三条鞋类批发市场的建立,结束了当时南三条鞋市的散漫、无序、凌乱的路边市场状况,慢慢发展成为石家庄市乃至河北当时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在当地还有“不转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于没去石家庄”之说。当时的南三条鞋市货品已覆盖了河北省各大中城市和80%的县城以及部分乡镇。当时甚至有人说,30%的河北人穿着来自南三条鞋市的皮鞋。
占得先机:诞生“双城”
鞋类市场运营的成功,使黄建厅意识到,只有创新和不断转变发展模式,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占得先机,取得成功。
黄建厅在摸索中发现,石家庄市中心的专业市场已经呈饱和形态,市中心的发展空间已夕阳西下,必须要寻找新的商机。而这时,黄建厅已经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他不仅对市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对企业运营也是行家里手,掌控市场早已驾轻就熟。
2001年5月,黄建厅又投资2.9亿元,建设占地286亩、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专业鞋类产品批发集散基地——华北鞋城。华北鞋城拥有商铺2000间,摊位600个,是集商贸、娱乐、住宿、仓储于一体的多功能商贸园,吸引了国内外2000多家企业厂商、代理商进驻经营,经营鞋类款式多达上万种。
交通便利、品种齐全、分区经营、特色服务成为华北鞋城独树一帜的发展之道。华北鞋城先后获得“诚信经营”示范单位、“中国品牌市场”“河北省十大最具影响的商城”“石家庄温州籍明星企业”“三星级诚信市场”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4月3日,石家庄市紧邻华北鞋城的华北灯具城隆重开业。这是黄建厅结合当地灯具市场的发展趋势,投资兴建的又一灯类专业市场,总投资7500万元,占地5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灯具批零市场,辐射整个北方地区。
广聚商帮:厚德笃行
每个人都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黄建厅就是一个有梦想且将梦想变为现实的人。他常说:“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黄建厅不仅是这样说的,也切切实实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座右铭。
一个有远见的商人,必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2003年,黄建厅当选为石家庄市温州商会会长后,他为华北鞋城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商会工作,为温州和石家庄两地政府沟通、经济发展牵线搭桥,被誉为“会员之家,维权先锋”。
2007年4月,河北省浙江商会正式成立,黄建厅当选为河北省浙江商会会长,更是把加强浙江和河北的经济文化交流视作己任,尽心竭力地为第二故乡的发展担一份责任,全方位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会员参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浙江商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体会员捐款捐物400多万元,之后继续筹措38万多元,用于平通中学的震后重建和受伤学生的治疗费用。去年,河北省中南部及北部沿海地区连续强降雨,造成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会员自发捐款22万元。今年1月,响应石家庄“千企帮千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石家庄市温州商会向平山县文都贫困村捐了数万元。商会还以优秀会员——见义勇为的谷岳潘名义,成立了河北省浙江商会谷岳潘公益基金,用于走访、慰问困难浙商。
在商会,不管会员出了什么事,只要一个电话,黄建厅就会停下手中业务,帮忙协调、解决。会员董美爱曾因租赁门面,与管委会出现摩擦。黄建厅得知后,很快出面协商;会员潘某出了车祸,家庭生活困难,黄建厅带头捐了3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商会筹集的2.3万元善款很快送到了潘某家中,解了该家庭的燃眉之急。
作为河北省政协常委,黄建厅还曾提交“对民营企业应多一份理解和关爱”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当初经商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现在有了资本,还是如此。”数十年来几乎缺失节假日概念的黄建厅,以自己充沛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情怀,让温商精神在燕赵大地发扬光大。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建厅正是凭借着这份精神,2004年5月1日,被河北省政府评为“省级劳模”,成为30万河北浙商中第一个获得这个荣誉的外地人。“劳动模范”的称号授予一个民营企业家、外来投资者,这在河北省还是首次。
回报家乡:乐当领头雁
提起当初独立创业的一无所有,却得到了那么多慷慨的帮助,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外走南闯北的黄建厅,从未忘记温州的生养之恩。如何回报家乡,造福故土,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我们回乡投资最苦恼的是有项目,不知道找谁;项目落地了,有困难,不知道找谁;有些想法建议给领导,也不知该怎么传递。”黄建厅说,几年前,温州市政府派出招商组进驻商会,极大增强了他们回乡投资的信心与热情。2011年,他积极响应“引资回巢,反哺故土”的号召,与弟弟黄建奇共同创办温州站南商贸城,总投资近20亿元。之后,他又发动12家来自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会,在本土注册了“温商联合投资中心”,以抱团投资的形式,增强投资实力。各商会还委派专人组成工作团队,长驻温州进行项目选泽和政策对接,并以此为基础,拉开温商返哺故土、投资家乡的序幕。
经过对市场的考察,黄建厅提出了几大投资项目,包括组建现代温商控股银行,在大罗山开发建设生态住宅,在仙门岛打造国内一流的“世界温商论坛中心”,在潘桥物流基地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物流保障体系等。近年来,他更是带领多个河北省地市级温州商会,赴温州和瓯海实地考察。目前,通过商会与招商组的共同努力,已有多个项目在筹备中,主要投资范围包括传统产业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养老休闲、文化产业、农业环保能源等,总投资额在100多亿元。
“我所取得的每一个荣耀,都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光荣属于过去,梦想属于未来。我要用更大的努力、更大的成绩,回报故乡。”黄建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