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目标 三个日子 四种帮扶 五个精准
沙洋县工商联打造精准扶贫样本
作者:
■本报记者吴浩
湖北省沙洋县工商联积极响应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启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与贫困村的资源禀赋、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帮扶。
据悉,沙洋县参与精准扶贫企业达到184家,参与率达到71%;受益群众达到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参与扶贫募捐民营企业及商会有165家,募集扶贫资金662万元。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县已脱贫13179户46771人,38个贫困村中有21个贫困村出列,未出列的贫困户仅7133户20930人,贫困发生率由14.5%下降到4.5%,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锁定“一个目标”选定“三个日子”
沙洋县工商联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锁定了明确的脱贫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2016—2020)帮助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进程。
在助推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突出“村企共建、合作双赢”的理念,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一带多等形式,民营企业与所有的贫困村结对帮扶,强化结对帮扶的动态管理,建立“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管理台账;工商联执委、常委、副主席、副会长、主席等全员参与帮扶全覆盖,本着就近、对口的原则结成帮扶对子,对帮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沙洋县工商联还选定了“三个日子”,利用三个特殊节点,将脱贫工作做到深入人心。例如,每年9月初,是学生开学的日子,沙洋县工商联组织动员包联企业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展送书包、送书籍、送文具、送慰问金等。
四种帮扶方式促4万余人脱贫
如何让企业参与脱贫工作?如何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沙洋县工商联不断总结提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摸索出四种有效帮扶方式。
龙头企业带动。湖北洪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与官当镇大文等村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先是加大对贫困村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行沟、田、渠、路综合治理,设置频振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官档镇大文、白洋湖、高桥村等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里,每隔100米远设置了一盏频振灯,并且公司为农户提供鸭苗、修建鸭舍,普及鸭稻共育、“猪-沼-稻”等生态农业技术,先后为该村修建了近20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硬化了2000多米长的U型渠,开挖了3口万方大堰,为基地农户提供鸭苗50多万只,带动农户亩平增收在150元以上。
创业就业促进。湖北蛟龙食品有限公司是沙洋县一家集蛋鸭养殖、蛋品加工、销售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致力于从产业帮扶、技术帮扶和就业帮扶等方面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公司采取入股分红带动脱贫方式。2017年,该企业吸纳7个贫困村扶贫资金100万元入股,每年按不低于8%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增收。充分发挥蛟龙食品制作皮蛋、腌蛋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常年聘请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生存技能。为近300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了让贫困户养好鸭,专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贫困户搭建鸭棚、选鸭苗、买饲料,并定期指导养鸭技术、防疫工作等。
专业合作组织帮扶。沙洋县汉江牛业采取“公司十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带动增收。一是与贫困村马台村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通过投资入股,每年固定分红4万元,与王港村签订投资入股协议,每年固定分红1.6万元,推动马台村、王港村如期脱贫,实现合作共赢。二是与马台村村两委联合兴办合作社,与该村贫困户签订饲料玉米种植订单250亩,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000元。
村企劳务对接帮扶。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就业岗位需求多、劳务用工灵活等优势,将就业扶贫作为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主攻方向,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间开展劳务对接活动。荆华铝业长年聘用残疾贫困人口36人就业,明弘玻璃、正邦农业等几十家民营企业都吸纳了贫困人口3000多人就业。沙洋县政府还专门建立了贫困人口就业的服装产业园,对吸纳贫困人口的企业减免租金,以各种优惠政策推动贫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个精准保障脱贫攻坚效果
沙洋县工商联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显著效果,其法宝在于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据悉,民营企业在帮扶过程中,积极参与道路建设、基地建设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投入,组建各种能够起到实际帮扶效果的农业合作社,如花卉苗木合作社、养牛合作社、种菌种菇合作社等。
同时,民营企业用足用活政府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全覆盖。沙洋县澎湖农庄、汉江牛业等60多个民营企业,采取“户贷企用、分贷统用、分贷统还、政府贴息、保底分红”的办法,贫困户向县农商银行共贷款2.2亿元投放到企业返利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惠及贫困户3000多户。
此外,民营企业中制造类企业以提供岗位为主,共吸纳贫困人口6000多人上岗(含县外企业),就业帮扶了一批;民营企业中帮扶措施最多、受益最大、最切实际和带动能力最强的是种、养、加工企业。虾稻连作是沙洋的主要产业扶贫方式,在全县推广。沙洋县田范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本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户组织起来,从事农业种植、养殖、水产、泥鳅、小龙虾养殖及虾稻连作经营活动,负责为本社成员采购种植、养殖的种苗及生产资料、销售本社的各类产品,为本社成员提供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服务等。
长期造血才能真脱贫,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纪山镇郭店村的6000亩土地全部流转,种植名贵花草树木,开挖垂钓鱼塘,公司以“四季花开、常年挂果”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休闲观赏农业,为全村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所有农户建造了统一的二层小洋楼。吸纳和返聘贫困户、贫困人口到公司打工,贫困户既可获得土地入股分红,又可到公司打工获取工资。公司的建立发展了产业,带动了就业,整合了全村资源,增强了合力和产业带动能力,通过开发式扶贫,建立起了脱贫长效机制。全村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都有了保障,不担心返贫问题,实现了成效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