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关工委:
“两点”重抓帮教转化
作者:
■本报记者席昱梅
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关工委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工作中,以“重点重抓、重点推进”为抓手,根据新形势,采取新措施,促使帮教转化取得实效。在推进帮教工作过程中,抓住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一是,与帮教员工作相结合。全区各街道(镇)、社区(村)组建了以老教师、老干部、老政法、老军人为主体的“五老”帮教员队伍,形成了三级帮教网络,有150多名帮教骨干常年活跃在结对帮教、矫正工作一线,其中37名获得无锡市司法局颁发的志愿者聘书。
二是,与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自2014年开始,区关工委在落实省关工委开展的“结对关爱,引领人生”活动中,从实际出发,细化活动内容,及时对结对帮教工作的对象、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形成长效机制。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以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的活动,华庄街道关工委率先将关口前移,提出了创建零失学、零吸毒、零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三零工程”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春雨行动”“‘五老’牵五生”、“天天故事会”等活动,使多名问题青少年得到明显转化。为了实现“零失学”的目标,于2005年开始,区关工委开启以帮困助学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行动”,12年来共资助150多万元,帮助1700多名大、中、小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同时将外来务工子女占99%的梅园小学作为关工委的重点扶持学校,每年给予5万元助学资金。动员企业对家庭困难且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精准跟踪帮扶。连续七年开展赠书活动,累计向学校、社区捐赠书籍5万多册。针对学校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中存在缺少活动经费和场地等困难的情况,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开展“特色基地建设”结对扶持活动,两年来,向育红小学、胡埭中心小学、峰影小学等12所学校资助特色教育扶持金122万元。
三是与职能主管部门活动相结合。区关工委依托检察院关工委“光曦工作室”平台,形成了“三步九个一”帮教新模式。“三步”即第一步“心理干预”,用沟通唤醒迷失的心灵;第二步“温情感化”,用希望点亮久违的责任;第三步“授人以渔”,用引力拉回正确的轨道。“九个一”即,聆听一份倾诉,开展一次训诫,修复一层亲情关系,畅通一条倾诉通道,转交一封家书,见证一种成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打造一块关爱基地,参与一场公益活动,提升了帮教工作的实效。区公安分局关工委在做好“预防”、“打击”的前提下,注重开展“关爱”特色活动,与江南大学附属中学困难青少年结成18个帮扶对子,通过定期交流,传递温暖关爱,同时建立了社会、学校、家庭、民警四位一体的“关心关爱服务队”,对失足青少年进行一对一跟踪帮教,还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办“守望阳光”活动。区法院关工委在溪南社区开展“青少年寒假安全防范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建立无锡南洋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推荐少年庭法官为2017-2020年滨湖区“法治进校园”巡讲团讲师。
据介绍,为推进帮教转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区关工委推出了“建立帮教转化工作机制,建立帮教员例会制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一系列常态长效举措,确保帮教转化工作的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