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新奥走出廊坊,第一站就来到了山东,从这里开始走向全国,开启了高速增长。创业的一幕一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感恩”。
首先,感恩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新奥就是其中的一员。改革开放初期,是价格改革,让新奥赚到了第一桶金,积累了原始资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曙光,我也满怀热情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九十年代初,是生产要素改革,让新奥确立了城市燃气、城市地产两大事业基点。天然气资源政策的改革,让我们有机会与华北油田合作,获得了发展城市燃气业务的气源;国家住房体制的改革,让我们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人才流动政策的松绑,让我们首次引进了一批舍弃“铁饭碗”的人才,为后来新奥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末,是公共事业改革,让新奥拿到了驶出廊坊的“通行证”,走上了全国拓展的快速成长之路。1998年,建设部出台政策,允许公共事业领域多元化投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开始启动。于是,新奥在山东聊城市政府的支持下,作为光彩项目参与昌润供热的股份制改革,成立合资公司,迈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进入新千年,新奥开始对标国际一流,追求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始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气源,构建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经营管理,获取资金、技术、人才。回顾新奥这一步步的蜕变,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史的一个缩影。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
其次,感恩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其中不少人都和我一样,虽然出身草根,却倍受国家的关怀与培养,让我们有机会紧跟改革步伐,一直在筑梦、追梦、圆梦。
最后,感恩改革开放,让民营企业踏上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我想,感恩改革最好的方式应是继往开来,用更坚定、更有力的发展,回馈改革,回报社会。
落实到行动上,我认为民营企业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量变”走向“质变”。民营企业下一步共同的挑战就是,如何突破自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个人的体会是,时代在变化,市场在规范,管理在提升,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对市场更深入的洞察,对行业更前瞻的认知,对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对创新引领与技术驱动更扎实的推进,才能真正从追求“硬规模”向提升“软实力”转变,实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转变,是从“追赶”走向“超越”。未来已来,数字时代让我们民营企业有机会在一条新赛道上参与竞争重新出发。只要把握新机遇,掌握新技术,才能占据领先地位。
第三个转变,是从“脱困”升级为“转型”。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只要政策鼓励与支持,民营企业就能蓬勃发展。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党中央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两个毫不动摇”并针对当前我们发展面临的困难,总书记还提出了六项基本措施,针对性强、力度大,含金量非常高。我相信,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地,民营企业必将早日渡过难关。
让我们广大民营企业携起手,继续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握数字时代的机遇,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