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今年脱贫了!

平山县全域旅游托起脱贫致富梦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河北省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平山县等25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让平山人对自己的创新脱贫路更有信心。
    近年来,平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和全域旅游”,深入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构筑了乡村振兴新格局--现有5A景区1个、4A景区10个,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亿元,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县到旅游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景区带动构建脱贫增收的新格局
    平山县温塘镇板山村,原是一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的村庄,如今变了样子。自红崖谷景区建设运营以来,这里不但景色更美了,群众也跟着吃上了旅游饭,钱袋子越来越鼓。
    板山村村民闫军告诉记者,现在,他不光每年有红崖谷景区流转土地的租金,在景区的带动下,自己经营的“醉香”农家院,每年也能收入个五六万元。
    今年52岁的杨拴海,是平山县温塘镇康家村民。因家中妻子常年有病,三个孩子还在上学,多年摘不了贫困户的帽子。红崖谷景区建设以来,他去了环卫部务工,2016年底就彻底脱贫,如今每月有2250元的工资收入。
    记者了解,红崖谷旅游度假景区是当地实施“景区带动”,构建脱贫增收新格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山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按照“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业旅游”理念,高标准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目前,已经重点打造了西柏坡“红色圣地”、北冶“怡情山水”、合河口“清凉世界”、温塘“温泉养生”、三汲“古都中山”、平山“蓝丝带”六大精品旅游片区。规划建设了西柏坡红色教育、李家庄乡村客栈、红崖谷民俗古镇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了泓润生态园、大吾生态谷、润众生态园等集农旅融合、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区;规划建设了前大地、沕沕水、黑山关等50个乡村旅游村。
    在具体实施中,平山立足实情,努力实现“全业态”融合发展。依托西柏坡、天桂山等重点景区,采取“景区+村庄”“景村一体化”等方式,鼓励群众兴办农家乐、发展采摘园,让游客吃上农家饭,摘上有机果,让群众依托景点,赚到“旅游钱”。燕尾沟、南滚龙沟、拦道石、狮子坪、七里坪、杨家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介绍,截止目前,平山县全县培育农家乐613家,带动贫困户1857户、4428人实现了稳定增收。驼梁景区所在地前大地村通过景区带动及贫困户自我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310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6000元。
农旅融合拓展脱贫致富新途径
    平山县岗南镇尚家湾村民尚宏伟告诉记者,他以前在衡水打工,离家远不说,月工资也才2500元。如今在泓润生态园园区担任种植技术员两年多了,月工资3500元。
    “水果产量高、品质好,创造的效益就会高,我的年终分红自然也会多。”35岁的王小强是平山县岗南镇胡家咀村村民,家里的四亩半土地流转给了泓润生态园,按照每亩地每年赔产1600元的标准,每年可以收入7200元的土地流转金。他还应聘成为热带百果园温室的管理员,月工资4500元,除此之外,个人利益跟温室效益挂钩的年终分红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泓润生态园是平山县实施“农旅融合”模式拓展旅游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之一。园区按照“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景区化、社会化”目标定位,完善园区设施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生态安全为导向,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基地、现代农业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儿童乐园、家庭农场、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已流转东岗南村、尚家湾村、胡家咀村土地4500亩;完成种植樱桃树3万株,蓝莓3.5万株,葡设萄2万株,火龙果1万株。
    “只有将园区的利益和农户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激发农户的积极性,为园区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泓润生态园董事长李伟国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现已形成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三金”模式。
    李伟国介绍,从2016年开始,财政扶贫资金将每个贫困户的扶贫资金3250元作为股份入股到泓润,每年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直接带动6个乡镇的45个贫困村、1950户、5266人。今年的旅游产值预计可达3000多万元,随着生态园日渐壮大,更多农民将成为园区工人。
    记者了解,在平山县,有不少像泓润生态园一样的综合园区。这些村子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基础较好,当地政府通过农业园区、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三区同建”,建设了一批以旅游产业为支撑、以旅游收入为主导的美丽乡村,村民实现了脱贫不出村、致富不出县。
文旅结合增强致富增收强劲动力
    作为“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红色是平山县版图的底色和本色。以投资8.6亿元的李家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为代表,当地政府依托李家庄村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的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群众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创意工坊、艺术田园等“文旅结合”项目,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强劲动力。
    现年66岁的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民谷翠翠谈及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村里完成了民俗一条街、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星级农家院等十几项工程建设,村容村貌美了,他们也跟着富裕了。
    “这里的农宅可以说是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点,优美宜居,配套设施齐全。”据平山县岗南镇工作人员介绍,手工文化旅游产品,如今是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又一新亮点。
    当地政府重点发展富有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的、制作精良、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大力扶持从事特色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开发的专业村,专业户和手工作坊,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全力抓好红色文化挖掘传承的基础上,力争通过3-5年努力,将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使之与西柏坡一起成为平山文化旅游的两张靓丽名片。”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下,平山县正将西柏坡镇、苏家庄乡、宅北乡、岗南镇等乡镇纳入红色旅游范围,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红色农家乐、红色影视基地等项目。
    如今的平山,正打造中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产品变商品的旅游发展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