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的未来,陶佳说没有“做强做大”的野心,比如区域拓展,融资上市。但事实上,他的心很大,梦想亦辽阔,“我做一个好的标示、办一场艺术价值高的活动,就可以给商业赋予美和力量,商业有了生命,企业得到发展,武汉这座城市才会腾飞起来。”这是陶佳的逻辑,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
把文化融入商业,将艺术变现,这是陶佳正在探索的道路。陶佳信奉"把细节做好,把小事反复做、做到极致"等上世纪制造业的管理理念,这与他受张瑞敏的影响有关,他以为,这种理念在今日的文创领域仍然不过时:"大道至简嘛!"
陶佳是地道的武汉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武昌的长江边。
上天给了他一副好嗓子,加之语言上颇有天赋,童年的陶佳,较之同龄人,有更多的“表现”的资本。
他常年活跃于家门口的码头,在孩子们中间,说唱逗乐,广交朋友。后来,母亲送他去学了电子琴,这让他一度成为弹琴唱歌的文艺积极份子,从唱歌弹琴,到主持节目,都颇为得心应手。
但是,成年的陶佳并未直接走上主持的道路。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他按部就班地读书,找了一份进国企的理想工作。
90年代,青年陶佳任职于武汉水务集团,历任宣传干事、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在这每一任岗位上,陶佳主持、策划过多场集团大小的活动,因为能力突出,不断被集团的子公司争相借调。
陶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大舞台的时刻,那是1996年7月,水务集团举办迎接香港回归倒计时一周年活动。
灯光亮起,陶佳出场;贺词声声,掌声阵阵;鞠躬致谢,人声沸腾。
晚会很快谢幕,陶佳的主持人生却拉开了大帷幕。自此之后,除了单位的演出,婚礼、企业活动等邀约纷沓而至,琴台剧院、武汉剧院、湖北剧院,田汉大剧院等几乎武汉所有的剧场舞台,都有陶佳的足迹。
陶佳出名了。外人称赞其“口才好,幽默,会主持”,内行则能看到更多门道:“控场能力优秀,对企业文化理解深刻”。相比外界的赞誉,业内的肯定更能激励陶佳。
现今再回忆那段“跑场子”的岁月,陶佳对指点过自己的良师益友,满怀初心、不忘感恩。
陶佳非科班出身,但非常好学,普通话先依靠业界前辈指点,后师从语音大师杨建,系统学习语音,又拜曲艺大师陆鸣为师,学习曲艺艺术;此外,除了主持,对整套活动流程的把控方面,陶佳结识了诸多优秀的导演,潜移默化中,其操盘能力日渐精进。
在水务集团工作期间,陶佳作为优秀储备干部,曾被派往海尔集团等优质企业,学习经营管理之道,这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商业管理的基础。
厚积薄发
将近而立之年时,陶佳创业了。公司取名很讲究——武汉凤啸九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仔细研究会发现,其寓意与陶佳的创业精神和个人喜好紧密相连。
“凤凰是一种吉鸟,有‘凤凰涅槃’一说,寓意着浴火重生,能体现不断修行、最终走向圆满的历程,代表着隐忍、坚韧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力量。”陶佳解释第一层释义,观看他厚积薄发的创业之旅,何尝不是一个不断修行,最终走向圆满的过程。
“凤凰文化与龙文化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对龙文化所崇尚的斗争,凤凰文化崇尚的是和谐。”第二层释义,与陶佳的气质相吻合,他为人客气和善,亦没有野心勃勃的追求,崇尚和谐。
“九,是最大的一个数字,代表着一种长久。取名‘凤啸九天’,是取意阴阳调和、合和祥瑞。”最后一层释义,寄予着他对公司的希望,可能不是做大事,但希望长久。
“这不是头脑发热的创业,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陶佳说。诚然,这是一次厚积薄发的创业。
在此之前,他个人已经被称为江城“名嘴”。
在婚礼界,他更是有“武汉婚礼主持界的奢侈品”之称,其主持的出场费均价达到单场2到4万;在企业活动中,许多武汉知名企业的舞台都有他的身影。首先,迷人的声音是标示——低音准,中音沉,高音稳,即便远远的,隔着宴会厅的门,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只要听过一次他声音的人,都知道在舞台上全程指挥的人是陶佳。
且对活动的操盘能力十分老道,从节目编排、舞美灯光等各个环节,都有丰富的经验加持。
此外,因为名声在外,也让他与诸多业界精英结为朋友,加之为人处事靠谱,吸引了一些优秀的人才加盟团队。他的创业团队里,有具备国家一级编导资质的导演,曾经是操盘央视晚会活动的大导;还有在商业体文化营造方面颇有建树的合伙人,这为他后来拓展业务链条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除却专业技能过硬之外,陶佳之前在企业的经历,以及对管理的系统学习,让陶佳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无疑为公司的运营“加码”。
回看这个过程,陶佳称之为“水道渠成,应运而生。”他没有其他创业者,摸着石头过河的困扰。
陶佳自身就是最好的名片,一旦出马,武汉诸多企业纷沓而至。在武汉,陶佳是诸多国企、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的优质合作方。比如城投集团、武汉市水务集团百年大庆、融众集团、绿地集团、恒兴缘集团的企业庆典,以及武汉市五星级酒店的一些秀展、PARTY、私人聚会、品鉴会,均与陶佳团队有长线合作。
还有厦门等外地企业,专门点名陶佳,邀约其为企业的周年庆典操盘。
采访期间,回忆起厦门企业的那场盛典,至高潮处,陶佳突然起范儿,现场演示当时的台词:“群山围绕,山水共筑,同心协力,人企合一,十年只是我们发展的一个小小的阶段,做强做大做远才是我们的梦想。”一气呵成,句句铿锵,落地有声。
他说,当时,这段台词念完后,台下许多员工都被感动到落泪。
“企业庆典并非程序化的歌舞展示,而是必须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做活动,最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员工有归属感,合作伙伴有存在感,竞争对手有被尊重感。”陶佳说,正是对企业文化理解足够深刻,才形成了自己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成就一场活动的,主持的功力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部分。前期的活动策划、节目编排,现场的舞美灯光、控场协调等处处皆细节,陶佳和团队在每个环节均让人信服,他个人也早已完成了从主持人到总导演的蜕变。
最令陶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企业集团的年会——2014年12月,在威斯汀,他们为这个集团操盘年会,在晚会的高潮处,团队倾心打造了两只凤凰,从宴会厅两侧飞出的舞美动画,并附名:融啸九天。
陶佳注意到,这个企业中有员工看到这个画面时,落下了眼泪,这一刻,陶佳愉悦又骄傲,他说:“这是艺术的魅力,也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文创正当时
陶佳的创业之路,步步为营,踏实稳健,不曾走弯路。
以活动策划执行为切入点,进入文创领域后,陶佳开始拓展业务链条,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业务体系,一个中心为——以为客户打造优质的企业文化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以活动策划执行、商业美陈为手段,为企业注入活力。
其中,活动策化与执行俨然相当成熟。
商业美陈则是公司最近三年,发力最强的版块。从商业体的美陈设计,到打造热点IP,媒体推广,从而为商业体成功引流,公司有着成熟的操作流程,且不断推陈出新。
“为商业注入生命,让商业体开口说话。”陶佳将其当成使命,而愿景的达成则有千万细节构成:团队会为一个活动卡片的折叠方式,反复做方案;会为绿地的高楼,每日在同一地点拍摄,只为采集这座地标的变化,很可能,这些素材的积累只是为了未来的某一张海报。
把文化融入商业,将艺术变现,这是陶佳正在探索的道路。虽然目前的市场中,诸多企业还未认知到文化的力量,以及给企业带来的无形价值,但陶佳愿意耐心地引导甲方:“如果说甲方不为我们的创意设计埋单,或者说出高价,我并不觉得委屈,那一定是我做的东西还不够好,或者说我推荐得不够到位。”
仅从气质来看,陶佳身上的文化气息,盖掉了商人的精干,这与他现如今从事的文创行业,倒是十分吻合。不过在商业面前,创业者陶佳理性而务实。
比如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上,陶佳严格践行“日清日结”的管理方法。采访中,他拿出公司近五年的会议记录给《楚商》记者翻看,厚厚一沓,工作日均有会议,有时一日几场。记录中,会议布置的任务均责任到具体人员,且次日追踪完成记录。
陶佳信奉“把细节做好,把小事反复做、做到极致”等上世纪制造业的管理理念,这与他受张瑞敏的影响有关,他以为,这种理念在今日的文创领域仍然不过时:“大道至简嘛!”
关于企业的未来,陶佳说没有“做强做大”的野心,比如区域拓展,融资上市。
但事实上,他的心很大,梦想亦辽阔,“我做一个好的标示、办一场艺术价值高的活动,就可以给商业赋予美和力量,商业有了生命,企业得到发展,武汉这座城市才会腾飞起来。”这是陶佳的逻辑,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
他说自己在杭州参观考察时,被其文化软环境打动感染,当时特别希望武汉亦能如此,甚至赶超。
“我在长江边出生,在这里成长,现在的办公室也在长江边。往后余生,也全在这里,所以,我是真希望武汉好啊。”采访快结束时,喜欢朗诵诗歌的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是他的梦想,听起来抽象,但却无比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