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达“钻夹头冠军”高永生:

勤学苦练地“磨”锲而不舍地“钻”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作为民营制造业企业,如何学习高凤林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自己的工匠典型?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时常会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2012年7月,公司一位重要客户的一批次扳手产品扳轮孔划伤问题严重,钻体外观返修率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交期。公司上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一时也找不到解决良策。在此关键时刻,一位一线加工经验丰富的小伙子主动请缨,与两名产品设计技术人员一起组成攻关小组,没日没夜泡在夏季炎热、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挥汗如雨,一次次拆卸、安装,反复调试。整整十多天的时间,最终通过工艺加工参数的调整试验,将车间生产的扳手产品磨嘴加工方式由原来的上扳轮夹紧测量精度,更改为手紧测量加工。此项改进有效杜绝了产品的钻体扳轮孔划伤问题,减少了因钻体划伤的外观返修不良率,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期,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这个小伙子就是威达公司五车间生产线长——高永生。如今,他不仅获得了公司颁发的各项荣誉,更赢得了“威海工匠”的美誉。
    1983年出生的高永生,目前已担任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长。近20年来,他扎根钻夹头生产一线,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成就了夹爪铣丝工序自动上料创新改造等五项重大技术创新,大大提高公司生产效率,节省各项成本近500万元,为公司产品持续18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做出积极贡献。
    他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专注专业,摒弃浮躁,勇于创新,勤学苦练地“磨”、锲而不舍地“钻”、自己跟自己较劲地“拼”,练就了高超技能,成就了夹爪铣丝工序自动上料创新改造等五项重大技术创新,先后荣获公司技术创新贡献奖、威海市临港区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威海市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山东省创新能手等荣誉。
    至今,带过他的老师傅都记得很清楚,这个小伙子当初刚来公司的时候就跟别的年轻人不太一样:他在生产线能待得住,遇到问题总要弄个明白。“痴迷工作,并且有想法。”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在以前的钻夹头生产中,一条线有十多道工序,生产线的职工都是每人一道工序,流水作业,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经过几年的工作积累和琢磨,当时还只是生产线上一名普工的高永生,向公司大胆提出将钻夹头生产中的磨嘴和封口两道工序进行合并一体化改造。经过充分的论证,在公司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高永生牵头,历经一个半月时间的反复改造试制,成功将磨嘴和封口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该成果现已在公司全面推广,生产效率提高了7%,并且每条生产线可节约1人。
    “要想在创新中有所作为,彻底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就必须要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否则是不可能为解决问题付出全部精力与时间的。”这就是高永生的人生格言,靠着对产品对工艺的执着与专注、细研与思索,成就了一系列技术革新,为公司的发展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以工匠精神擦亮了“钻夹头冠军”,也擦亮了自己的青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