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顶级抹灰工”祝平辉:

从“农民工”到全国技能标兵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20年前,他只是千千万万名“农民工”中最普通的一个;20年后,他是全国建筑业抹灰工职业技能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广西工匠”……一连串的殊荣使他有了不再平庸的人生,他就是祝平辉。
    1997年,18岁的祝平辉从技校毕业后跟同村的老乡来到桂林打工,成为了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旗下一名普通“农民工”。第一天接触抹灰工作就让祝平辉傻了眼:“那天抹的是一块天花板,忙碌了一整天,好不容易抹平了。可我才从梯子上下来,刚刚抹好的砂浆就大块大块地往下掉。”这让祝平辉意识到看似简单的抹灰也大有学问。
    “抹灰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个好的身体,还要有灵活的头脑。”祝平辉告诉记者,“抹灰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质量问题,怎样控制不出现这些质量通病,抹墙时应该先做哪个部位后做哪个部位,哪些部位要求强度高的砂浆,这些都是抹灰的门道,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抹好一堵墙。”正是这样的细究和较真,让祝平辉渐渐地与其他的抹灰工拉开了距离。
    祝平辉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总要严格按照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配料。就算是在赶工期,祝平辉也将“慢工出细活”这一准则实施到底。
    祝平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靠尺刮搓法”是祝平辉发明的第一个技术工艺。这个发明得到肯定之后,祝平辉一发不可收拾,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发明创造中,顶棚抹灰法、阳角护角法、地面机械收光法……一项项非常实用的技术工艺应运而生,他的“绝技”渐渐在各个工地流传开来。
    祝平辉的技艺之“绝”,在于他抹的墙面浑然一体,没有一丝接缝。用手抚摸,温润细腻、手感舒适,如同光滑的肌肤,也似平整的镜面,见者无不惊叹。
    善于学习的祝平辉认为,要做新一代的建筑工人,不能只吃老本,要做到既会实践,又懂理论,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正是凭着对技艺的刻苦钻研,对品质极致的不懈追求,使祝平辉的事业从平凡走向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