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3日,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成都开展。为何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及“巅峰极客”大赛落地成都?大赛组委会介绍,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网络安全产业优势,成都是“中国软件名城”,国家重点布局的网络安全产业化基地,是国内重要的网络安全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作为成都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的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授牌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有信息安全产业园区——国家西部信息安全产业园,以及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信息安全公共技术平台、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平台。
成都高新区拥有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是成都信息安全领域科研、技术、教育和人才的集聚地,正加快建设“全国信息安全产业核心集聚区”“全国信息安全创新先导区”“全国信息安全融合发展试验区”,助推网络强国建设、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成功承办“巅峰极客”网络安全技能挑战赛决赛
由四川省网信办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网信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和网信军民发展联盟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专委会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倪光南、廖湘科,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明,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专委会秘书长王威等将作为特邀嘉宾指导大赛。
作为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重头戏,“巅峰极客”网络安全技能挑战赛从报名伊始便受到多方关注。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全国3263支队伍10532人报名参赛,参赛人员涵盖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自主可控厂商、互联网企业、渗透测试团队、知名院校及个人。9月15至16日,来自全国的30支战队空降成都,在此上演网络安全领域的高手过招,首次采用城市级网络仿真靶场,上演多方参与的网络对决。
“各单位注意,我市正遭受大型网络攻击,重点基础设施受到攻击,各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状态。”随着决赛正式开赛,30支战队随即投入紧张的城市攻防战中,竭尽全力维护“广诚市”的城市安全运行。大赛采用国内首个城市级网络空间仿真靶场,比赛期间,在不间断的32个小时内,大赛完全模拟在真实互联网世界中的对抗规则,在整个有数千个网元组成的虚拟互联网空间中,所有的八大类角色、数十支团队将面对同一个网络空间,渗透测试团队与其他七大类角色互为对抗关系。
大赛组委会成员、永信至诚CTO张凯介绍,城市安全仿真网络靶场的设计构思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真实设备融合,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立体化、全维度的城市规模的网络场景。“城市网络靶场以场景测绘、场景构建、任务及推演三大系统支撑全场景五大应用,通俗来讲就是高仿真的在网络上建一个宏大的城市,这填补了我国在大规模高仿真网络靶场领域中的空白。”
与以往竞赛不同的是,本次决赛期间,参赛战队将在虚构的“广诚市”中比拼。现场将模拟由一场蠕虫病毒引发的城市网络安全危机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八组身份不同的参赛团队将分别扮演攻击、防御、自主可控厂商、公共网络执法等不同角色,为社会各界展现一个城市遭遇网络攻击之后可能诱发的种种社会问题,直观的警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为各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提供了一个验证系统脆弱性和可靠性的平台。
最终,“4WebDogs”战队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夺得10万元大奖;“黑猫警长”“剁椒鱼头”“Flappypig”战队并列第二,获得二等奖5万元奖励;“中国移动”“飞沙堰”“带我飞”“Lanc3t”“Ovul”“W&P”战队并列第三,获得三等奖2万5千元奖励。
此外,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获巅峰响应奖,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获巅峰防御奖,成都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二分队获巅峰金盾奖,成都市大数据中心获巅峰保障奖。同时,大赛组委会宣布“巅峰极客”大赛将永久落户成都,成为成都网络安全的一张名片。
作为承办方之一,成都高新区还将按照2018年4月发布的“金熊猫”人才新政50条,从人才引进、投融资支持、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后勤保障支持等各方面给予落户人才和创业团队各类支持。
新经济与网络安全
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硕果累累
9月18日,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新经济与网络安全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专家学者,以及阿里巴巴、新华三、紫光、天融信、思科、奇虎科技、腾讯、美团点评等知名网络安全、新经济企业代表等共3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新形势下新经济与网络安全融合发展。
当天的论坛中,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强调了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面对网络安全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又该如何解决?论坛嘉宾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整个数字化转型都需要以安全为基石。”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张力谈到,整个网络安全正在向万亿级市场迈进,已经不再是一个小核这样的市场,它需要有一个产学研用的“航空母舰”去完成这个重任。
“新经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企业的保驾护航,而网络安全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借助新经济的发展模式。”在高峰对话环节,美团点评副总裁任奎、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副总裁刘坤、奇虎360副总裁孟玲、亚信安全副总裁童宁、北京大学教授陈钟、中国电科集团首席专家饶志宏等嘉宾,围绕“关注网络安全,护航新经济发展”话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于成都以及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与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与会嘉宾积极献言献策。“成都高新区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余晓晖说,工业互联网趋势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都需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技术,服务等,成都高新区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中可以抓住机会,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升级提供装备、软件和服务能力。
“物联网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新领域,物联网安全则将推动网络安全快速发展,带来物联网安全新的春天。”在成都高新区耕耘多年的网络安全企业天融信CEO于海波建议,成都高新区在网络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上,可以关注物联网安全领域。
当天,12个大数据和网络安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总投资金额达311.95亿元。多家企业将西部总部乃至全球总部布局在此,包括中国电信西部大数据中心、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总部、上海泛微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总部、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总部基地(第二总部基地)、鲁大师集团全球总部基地等。
“12个签约项目覆盖了新经济、网络安全等产业领域,将进一步健全成都高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促进网络安全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经济融合发展,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工控安全、物联安全等领域成效显著,涌现出卫士通、久远银海等主板上市企业,并吸引亚信集团、新华三云计算等多家企业入驻。
探索“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新模式
改变传统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变身”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体。成都高新区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领域率先推出“业界共治”模式。9月18日,在“新经济与网络安全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高新区正式揭牌“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探索构建由政府、企业界、市场、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成都高新区将“业界共治”理念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中,探索设立“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促进区域内市场主体从被管理、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成都高新区将充分赋能、支持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聚焦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业界共治”的内涵,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国际实践看,“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治理模式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典型者如新加坡、香港等取得了卓显成效。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充分考虑市场和社会主体多元参与的需求,理事会成员将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构成,业界代表占比90%以上。在实际运营中,理事会将下设战略规划部、企业服务部、品牌推广部,与新经济发展局共同负责区内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和项目论证评估等工作。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可根据需要开展常务理事会、高峰论坛、私董会、跨界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成都高新区每年将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将通过产业扶持资金、产业投资基金、信贷支持资金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企业支持力度。
当天揭牌仪式现场,多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看好这一“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认为这一模式将推动更多企业诉求纳入政府决策,使企业发展需求、问题得到精准、及时解决。“目前,‘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行业领域试点,未来这一模式还将在更多产业领域推广,更好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构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正是成都高新区推进发展理念转变和发展方式转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的一项全新改革探索。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效改革创新探索。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首推“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破解关联审批互为交叉的市场主体准入难题,在餐饮、共享交通等多个领域试点成效显著。“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案例作为经验由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广。去年9月,国务院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
市场活力的释放源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三十二证合一”等多项试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政务服务水平和营商综合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成都高新区建区30周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新一轮产业变革、区域竞争和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富效率的体制环境,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进自主创新 培育产业生态
网络安全产业是国家网络安全能力的重要支点,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是推进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积极发展网安产业,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科学规划信息安全产业链及重点企业全景图,网安产业整体上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卫士通、亚信科技、中国网安等网络安全企业148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86家,营收过10亿元的企业19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人,涵盖研发设计、产品制造、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的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健全产业体系,构建网安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注重产业生态培育,发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不断补齐增强产业生态链,着力培育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圈。2012年,创建信息安全产业园区——国家西部信息安全产业园,聚集网安上下游企业40余家,建有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信息安全公共技术平台、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平台。纵向上,持续丰富和优化“芯片-软件-平台产品-整机-信息安全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安全服务”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链,基本建成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为一体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体系。横向上,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网安产业空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网络安全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经济融合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网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依托创新孵化体系,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核心技术研发转化,成都高新区初步形成“参与产业高端分工、创新浪潮持续涌现、骨干企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链条延伸”的网安产业创新集群。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区承担网络安全国家项目394项,其中,核高基重大专项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2项;拥有知识产权总数达6224项,其中,发明专利1095项,软件著作权3233项。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端点安全、网络安全产品、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身份与访问管理、安全管理六大产业领域80余种网络安全产品和技术,基本涵盖网络安全全部产业链,并在云场景、大数据场景、物联网场景、移动场景四大应用场景率先发力,实现多个突破。其中,中国网安发布目前世界上产生速率极高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亚信安全率先在中国研发设计自主可控“安全云”;成都海光率先在中国研发自主可控CPU“芯片”;卫士通率先在中国研发设计智能商用密码手机。
推进产学研联动,大力聚集网安高端人才。依托中国电科30所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博士后流动站、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成都)培训中心、成都高新区人才培训联盟,部分重点网安企业的研发中心,形成聚合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8人,省千人计划人才124人,“蓉漂计划”人才121人,为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网络安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量子通信为重点,以网络安全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发展网络安全相关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依托,以开展网安知识技能普及宣传为基石,高质量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着力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核心集聚区、技术创新先导区、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成都市加快建成领跑西部、辐射全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之城贡献高新力量。
(苏显中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