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北京商鲲集团创办人潘和永用专业执教团队跻身中国职教前沿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像一头醒狮活跃在这个领域,且越发朝气蓬勃,强劲有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不得不把赞叹的目光投向北京商鲲控股集团的创办人、集团党委书记潘和永身上。
围绕专业做文章
潘和永出生在河南省通许县张道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的他就下定决心,励志考学,服务乡邻。所以他从周口农校毕业后,选择回乡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先后担任过乡团委书记,副镇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
这十几年基层工作中,他发现农村外出打工人员都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无劳动技能,一遇“风吹草动”,就只能返家务农。于是他整日琢磨,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人培训成有技能、有专业、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
他思索着、酝酿着、一个有着想未来办一所职业培训学校的想法在脑海中升腾。2004年他断然辞去公职,选择北上进京,寻找自己志向的路。
刚到北京,因经济困难,他只好和另外一个人共有一台电脑,在北京市工商联人才服务中心做职业介绍和劳务派遣工作。然而他一边工作、一边仍时时想起家乡的务工人员低薪无技能的工作场面,为能改变这种场面,他探索着开始了小规模培训和联合办学业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探索,专业共建、联合办学的理念终于实现。围绕市场设置专业,瞄准岗位开设课程。随着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巨大,潘和永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6年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正式挂牌。为何取名商鲲,潘和永谈道,就是要把职业教育办成像鲲鹏展翅走向高远,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历经10多年打拼,如今的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旗下已发展不仅有幼儿园、小学、还拥有中职、大专,而且仅安排进入学校工作及加盟学校带动产业链就业就有近万人。经他职业培训出的16万多青年、学生全部安排高薪就业,为减轻国家负担尽了自己所能。同时他又利用身兼多个会长、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积极为民办教育、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等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支持职业教育鼓与呼。
为此,他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杰出人物,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业年度“十大创新人物”,改革开放四十年“杰出民营企业家”。不仅如此,他还被聘为全国军民融合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潘和永补齐自己在发展中的人才短板,用一个专业的执教团队登场在中国职教的前沿。
围绕党建做文章
商鲲在发展,商鲲在前进。多年来的乡镇工作经验,使他懂得: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引导性,是企业的决策导向,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党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
潘和永的态度和自信得到了东城区委、东花市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2018年1月18日,中共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党委正式挂牌成立。董事长潘和永同志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在党委成立的当天,潘和永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西柏坡接受传统革命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言回响在西柏坡上空,荡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西柏坡的红色之旅,在商鲲影响颇大。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有36名同志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其中王小明动情的说:“先后在五六个地方给民企打工,很少有党组织开展活动,没想到商鲲教育控集团还有党委,我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入党。”
现在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党委班子健全,制度建齐,经费保障,处处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做出彩教育人,共圆商鲲梦的激昂热情正在商鲲形成高潮。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形成合力,各项工作彰显正能量。商鲲党校,商鲲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商鲲红色文化讲习所等部门各自运用职能,力争把工作做到极致。
围绕文化做文章
为把学生培养成“胸怀感恩心,能做工匠人”的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潘和永又在学校追加了一个传统文化课程。潘和永感叹道:“现在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学生不懂感恩,动不动就和父母吵架、生气,感恩缺失,我们是培养孩子的地方,增加这堂课程也是非常必要的,尽量能培养出报孝国家,感恩父母的完美学生,送入社会,为社会减负”。
潘和永言而有信,说了就做。他先后请来了李春景等几名教师专做传统文化课。没有想到,李春景等老师们运用实体、实例、生情并茂的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也有了改变。
来自河北的一位家长拉着潘和永的手说:“孩子来到商鲲后,自立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技能明显掌握,尊老爱幼意识明显提高,特色教育有‘方法’”。
打铁还需自身硬。潘和永全身充满着文化自信,他所践行的传统文化,无时在影响着其他人。
潘和永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利用出差的时间,带领父母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只要一有空就跑到父母的身边,陪伴他们。潘和永不仅对父母如此,对弟弟、妹妹如此,然而他对待员工更是如此。2016年,刚加入商鲲教育控股集团不到一年退伍军人景文浩突患白血病住进了医院,昂贵的医疗费对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哪能扛得住。消息传来后,潘和永不仅发动全体员工捐款10多万元,而且自己带上了30万元现金来到了景文浩的病床前。潘和永就是用这一颗爱心先后又拿出50多万元,救助了白化病患者河北省顺平的郝白女、河南省周口孤儿杨敬港、辽宁省丹东女生张丽丽……
一路以来,潘和永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他要求员工对父母更有感恩的一面,每月工资必须寄给父母一部分,这叫孝顺爸妈;学生放假必须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这叫感恩爹娘——“观中国教育,品商鲲文化”,一点一滴充分彰显了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