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更新论坛探索经济民生新方向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中国城市发展已迈入存量更新时代,城市更新既是建筑规划的时代更迭,是科技人文的发展需求和经济民生的新方向。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表示,城市更新是用技术驱动的一个金融和高科技推动的现代服务业。未来,居住、办公、商业等空间的智能化是城市更新第一个趋势。
科技+创新:助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房地产,不是简单的外立面的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甚至不是简单内容的创新。
康奈尔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设计与环境分析系副教授华颖表示,创新是现代社会空间经济发展的最大发动机。城市的未来在不断延伸,城市更新要以不断更迭的视角取代传统的开发建设,通过技术支撑,让人们可以完全跳脱写字楼,扩展到城市的各个区域进行办公。金网络置业董事长张静颐和纳什空间创始人兼CEO张剑表示,中国正在实施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新一轮城市更新无论是从规划、设计还是建设、技术方面都不应该单纯地停留在运营物的层面,城市更新应该更多地往文化方面、生活方面发展,增加内容的运营,为行业树立学习的标兵与榜样。
专业+国际:引领行业思维
在人口城市化阶段,随着人口大量地流向城市,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开始凸显。许多人认为,人口密度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城市更新的要素在于更与新,而不是破与立。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表示,从东京、伦敦等大城市发展历程来看,人多并不是导致城市问题的原因。城市更新考验的不是建设者拆平了重建的魄力,而是要给楼宇投资人带来效益,是给地区增加社会效益。城市更新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它“城市发展”“文化脉络”“社会价值”等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平衡城市更新中经济、文化、民生等各种利益关系。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更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国家近百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但中国城市经济大量的存量资产还没有发挥其价值。如何挖掘城市更新的亿万价值呢?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中国的一线城市,甚至一部分二线城市,正在进入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主要依靠存量更新给予支持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实际上,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在上百年前就完成了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进入到存量资产阶段。通过考察这些国家大量鲜活的城市更新案例,可以为中国城市更新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