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农民增收 助力农业发展 改善农产品滞销
京东助力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农产品上行的话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产品滞销、积压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它对仓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冷链物流网络就成了制约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问题之一。为响应国家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大部署,在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京东启动了主题为“指尖连天下、电商庆丰收”的京东庆丰收全民购物节,发布最受消费者欢迎中国电商农产品品牌榜单,并举行“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揭牌仪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地方农业电商生态水平,助力更多优质农产品上行。
京东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盛大启动
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京东联合数百家优质品牌供应商共同举办“京东庆丰收全民购物节”启动仪式,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推动更多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到农民丰收节中,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买到更多优质农产品,让京东的购物节成为农民丰收节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农民丰收节成为农民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节日。
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介绍,京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体系,通畅农产品流通渠道,同时推动品牌化运作,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购物节期间京东主站将投入巨大流量资源,发动数百家供应商、品牌商、数万家店铺共同参与。在严格把控生产、包装加工、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基础上,购物节上线一批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希望通过此次购物节的宣传,建立和扩大其品牌影响力。
京东物流通过“产地协同仓”这种模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单位库存的成本。同时,农户还可以依托京东的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的发货计划,在保证供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库存,提升周转效率。据京东物流冷链管理部负责人暴景华介绍,目前国外的肉禽通过冷链流通已达到100%,蔬菜、水果也达到95%以上,然而在我国还远远达不到。他表示,京东物流深耕多年,未来将持续打造行业标准,以技术驱动创新、以多元合作带动服务升级,通过智能冷链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必将助力更多特色生鲜品送达千家万户,也为更多优质农产品上行注入强劲的动力。
今年6月,京东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产品滞销帮助中心”,已先后帮助广西、云南、湖北等地销售了210万斤百色芒果、800吨钦州荔枝、150吨云南大蒜、40吨枣阳桃子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借助此次“庆丰收全民购物节”契机,京东将这一工作机制再次升级,把原有的“农产品滞销帮助中心”升级为“京东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希望更好地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农产品品类多杂、难以标准化等问题,京东物流大力投资建设仓配一体的冷链网络,以满足不同农产品的存储需求。目前,京东物流冷库覆盖深冷、冷冻、冷藏和控温四个温层,实现全温层覆盖,还在仓内配备24小时传感温控装置和全程冷链的配送方案,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由于很多农产品属于时令产品,季节性较强,而且不同农产品对仓储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农户盲目扩大仓储面积,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运营成本也将大幅提高。
京东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揭牌
京东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的成立,将发挥京东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为各地提供农产品信息支持,避免“大小年”、“谷贱伤农”的市场隐患,并通过品牌化、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引入,帮助各地农产品实现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京东要做的不仅是把全球优质的农产品送上消费者餐桌,同时也在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农产品产业链带来根本性变化,实现产业升级。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为了更好庆祝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组织号召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开展庆丰收全民购物节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
无界零售助力农产品品牌升级之路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市场效益没有充分体现。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滞后,一方面是农业发展的内在支撑不足,小、散生产和非标准化的产品难以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农产品“有特色无品牌”、“地方特产多,地标品牌少”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品牌信誉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农产品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在启动仪式上,京东发布了最受消费者欢迎中国电商农产品品牌榜单。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Q4线上生鲜销量环比增长87.2%,2018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稳步上涨势头,充分显示了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电商平台购买农特产品。2016年至今,京东平台上坚果炒货、米面杂粮、食用油等食品品类,以及水果、海鲜水产、禽肉蛋品等生鲜品类持续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