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作方式 创新帮扶模式 创新扶贫渠道

辽宁省工商联精准扶贫真抓实干

作者: ■本报记者程景亮孙智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辽宁省工商联和辽宁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们从未停歇。日前,迎着秋雨,由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带队,辽宁省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常委代表20余人赴铁岭市西丰县桦木村和东昌村组织开展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辽宁省工商联和辽宁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们从未停歇。
    日前,迎着秋雨,由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带队,辽宁省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常委代表20余人赴铁岭市西丰县桦木村和东昌村组织开展精准扶贫。铁岭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鲍鹏飞,西丰县政协主席李晓波陪同参加。
切实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桦木村位于西丰县最北端的天德镇东部,与吉林省辽源市接壤。全村户籍人口450户,1702人,耕地6057亩。目前该村尚有未脱贫贫困户68户,117人。
    此前,辽宁省工商联已经为该村捐赠了万余元的电脑、打印机、桌椅等办公用品,同时组织商会代表向该村及所在的天德镇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了1万余元的慰问金和学习用品。
    再次来到距离沈阳232公里的桦木村,辽宁省工商联希望能给予该村更多的帮扶。
    得知村里有一条道路需要修整后,刚到达桦木村的赵延庆一行就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桦木村的这段路为泥土路,路面坑洼不平。过往车辆将路面的泥土挤压成了大大小小的坑,无雨时扬尘卷土,有雨时漫布积水。
    据辽宁省工商联派驻桦木村第一书记李承宇介绍,这条路修好之后,将极大改善桦木村联结外界的交通情况。桦木村通往交通主干道的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二。
    赵延庆表示,此次来到桦木村就是要切实帮助村里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为地方经济发展铺桥搭路。辽宁省工商联将捐赠10万元帮助桦木村解决修路的资金难题。
    虽然桦木村为贫困摘帽村,但由于无村集体经济来源、青壮年人口多外出务工、部分家庭多因病致贫等因素导致该村在实施部分产业扶贫项目过程中出现了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大了产业扶贫的难度。
    针对桦木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行的企业家们集思广益为桦木村发现出谋划策。对于桦木村提出的对收割机等相关农机设备需求,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辽宁中金欧亚珠宝集团总经理曲国刚当即表示捐赠10万元,用于帮助桦木村解决此需求,尽早帮助村子增加经济收入。
    考察结束后,赵延庆一行来到了贫困户辛景林和范贵山家。辛景林离异,家中有两个女儿分别上大学和高中,父母均患重病,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辛景林自己也患有腰疾。今年72岁的范贵山此前居住房屋已为危房,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正进行危房改造。
    在详细了解了辛景林和范贵山两家的情况后,赵延庆代表辽宁省工商联分别向两家送达1000元慰问金,嘱咐他们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孩子,辽宁省工商联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辽宁省工商联常委、雷克斯农业(集团)董事长白巍,辽宁省工商联常委、辽宁省工商联中外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崔丹还将身上的全部现金拿出来捐给两户贫困家庭。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短暂休整后,赵延庆一行又来到了辽宁省工商联定点帮扶对象西丰镇东昌村。
    自2014年起辽宁省工商联就定点帮扶东昌村,目前已筹资30余万元完成村部修建,并建设了2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同时还帮助安装路灯20多盏、治理河道等,并积极引企业家入村帮建,寻找致富门路。在辽宁省工商联的帮扶下,截止到2017年底,全村共脱贫52户135人,2018年预计再脱贫27户42人。
    在东昌村村部,赵延庆和同行的企业家代表们与当地基层干部就如何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切实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发展难题,完成扶贫攻坚进行了务实的交流讨论。
    结合今年精准扶贫工作,赵延庆强调,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科学研判、理清思路,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准而又准地开展工作,全力以赴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赵延庆要求,要进一步探索工作方式,创新帮扶模式,创新扶贫渠道。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制定帮扶计划,选择适宜帮扶的项目,做到因县施策、因村施策和因人施策。
    赵延庆表示,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继续发扬企业家精神,肩负起这一神圣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扶贫攻坚贡献新智慧、增添新光彩。
    座谈结束后,赵延庆和同行的企业家代表们对东昌村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和中秋祝福。白巍还向东昌村捐赠10万元,用于修整该村的一条破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