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小企业摇篮作用当三方用功

作者: ■谭浩俊

    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基础。尤其在当前,做好中小企业工作、维护中小企业稳定,更是实现中央提出的“六稳”工作的基础。也只有让中小企业稳下来,让中小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让中小企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其他方面的“稳”才更加坚实可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对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说,这组数据,是到目前为止最全面、最直观、最清晰,也是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一次描述中小企业重要性的数据。透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基础。尤其在当前,做好中小企业工作、维护中小企业稳定,更是实现中央提出的“六稳”工作的基础。也只有让中小企业稳下来,让中小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让中小企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其他方面的“稳”才更加坚实可靠。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小企业稳下来呢?中小企业到底面临怎样的发展困境和矛盾呢?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呢?重点应当在三个方面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寻找出路。
    首先,要想就业稳、预期稳,就得靠中小企业,就必须对中小企业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空,实质十分重要。因为,认识不到中小企业的重要,就不可能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恰恰是这个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企业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形成口头重要、行动不重要,文件重要、落实不重要,会议重要、工作不重要的矛盾格局。
    譬如政策的制定、资源的配置、措施的落实、资金的安排、负担的解决等方面,根本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更重要的,地方在引进所谓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城市开发过程中,还经常会不顾中小企业利益,强行要求中小企业搬迁,且不给中小企业合理补偿的问题。
    如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小企业是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也是居民预期、社会预期的基础。中小企业稳,就业也就稳了,收入增长也能稳。所以,如何增强对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让中小企业从地方的口头上走进行动中,让中小企业能够真正与大企业一样具有平等地位,能够站直腰杆发展,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纵然有再多的政策,也会停留在半空中,无法真正落地。
    其二,要想金融稳、投资稳,就得支持中小企业,怕风险就不支持只会风险更大。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撑,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更需要有金融的坚定跟随。但是,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是明显不足的,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只有15%左右,与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
    同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和成本也存在“双高”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就成为中小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困境、真正活起来、站起来、强起来最关键的问题。很多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信誉存在问题,抵押担保等也严重不足。所以,想通过减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来回避眼前的风险。
    殊不知,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摇篮,也是经济的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经济之水就会枯竭。到时候,金融之水也会枯竭,风险就会时刻伴随金融领域。所以,支持中小企业,才是金融领域防风险的最基本保证。中小企业稳,也才能确保金融稳,确保风险不再发生。
    第三,要想财政稳、税收稳,就得支持中小企业,才能具有丰富的税源。既然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说明中小企业的减税空间还是很大的。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得到财税的大力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是能够以数倍、数十倍的税收来回报今天的支持的。
    特别是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因此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成为未来经济的强大支撑。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就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上,体现在中小企业遇到困难时拉一把、扶一把、撑一把。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摇篮,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就是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中小企业为基础,必须依靠中小企业提供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