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33万农民“抱着核桃”脱贫致富

已形成种植管护加工生产批发销售运输完整产业链条

作者: ■本报记者金炜

    9月初,新疆核桃面积最大县叶城县全面进入核桃采摘、加工、生产、销售时节。2018年,叶城县特色林果总面积82.5万亩,其中核桃面积58万亩,年产量12.25万吨。2017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核桃的收入达366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1%,核桃已成叶城县支柱产业。
专家“活水”滋润核桃产业链
    今年核桃果实浓密适中、果实饱满,这得益于新疆“百千万培训行动”为果农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今年3月,新疆实施“南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方案”,自治区林业厅选派两名林果专家组成服务组来到叶城县蹲点6个月,扎实开展“百千万培训行动”,开展技术培训17场,培训人数达2967人次。手把手的“会诊把脉”为林果业提质增效和脱贫攻坚提供了“科技保障”。
    在叶城乡村,专家组培养嫁接能手5000多名,对劣质低效实生核桃进行嫁接改良。用温185、新新2号、扎343等多个丰产优良品种代替实生树,出台每嫁接成活一棵核桃奖励补贴30元的措施鼓励农民改优品种,使良种覆盖面积达56.5万亩,良种推广率97.2%,果树产量和质量飞跃式上升。
    在巩固、完善、提高现有30万亩766个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叶城县培育建设精品园和高产高效示范园40万亩,扶持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县82.5万亩林果基地的整体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城县请来专家为全县培养生产技术能手。如今,叶城县有核桃科技示范户、种植能手5968户,核桃科技带头人3150人,每户都有一个核桃种植技术明白人。”叶城县林业局局长吐逊江·买买提艾力兴奋地告诉记者:“种植技术是核桃产业链之首,是产业链之基,没有质量上乘的果实,就不会有好的产业链。”完整产业链条将核桃“吃干榨尽”
    “如今,叶城县33万农民、农民工,在已形成的58万亩核桃完整产业链条上辛勤劳作,奋力脱贫奔小康。”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刚投产运营的合作社“卫星工厂”,记者看到贫困户农民工正在连续式核桃脱青皮清洗生产线上忙碌着。核桃脱青皮、清洗、分级、分选、烘干全部由现代化机器设备完成,再由人工进行破壳取仁、挑选分心木。
    叶城县的核桃里里外外都值钱。叶盛核桃合作社是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的一家核桃加工销售合作社,合作社建起的“卫星工厂”从8月下旬就开始收购加工核桃。“核桃的青皮原来作为废料扔掉,今年每公斤能卖1元钱;核桃壳以前也会扔掉,今年加工成颗粒每公斤也卖1元钱;核桃仁中间的分心木每公斤能卖200元;加工成一等级别的核桃仁每公斤在45元,三等级别的核桃仁也在30元。目前,我们合作社已收购200吨核桃,加工180多吨。”叶盛核桃合作社负责人阿布来提·吐尔地给记者算了一账,现在一公斤核桃就得247元。
    种核桃、卖核桃易,让核桃价值最大化难,只有做到核桃全产业链,把核桃“吃干榨尽”,这才是叶城县决策者和果农心中多年的梦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叶城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行核桃“田间建园式”发展,并推广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实现核桃规模化及附加值最大化。
    2010年迄今,叶城县县委确立了“走精品、高产、高端”的发展新路,全县58万亩核桃吹响了“规模化向提质增效转化”的号角。
    叶城县多措并举,多头并进,推进基地带动、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模式,踏上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户参与的“公司+合作社(卫星工厂)+农户”新经营模式,将核桃产业初加工延伸到田间地头,拉长了产业链条,附加值增加了,就业扩大了,果农增收了,脱贫的路更宽了。
    通过几年努力,叶城县通过三大融合推进,核桃完整产业链条“横空出世、落地生根”。目前,全县有7家核桃加工企业,涉及林果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建立各类核桃合作社和销售协会组织50个,会员1700余人,培育核桃经纪人3000余人。7家核桃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生产加工产品6万吨,实现核桃从青皮到壳到仁的全利用,核桃全产业链完整呈现,核桃实现“吃干榨尽”。
企业成产业链“中坚力量”
    在核桃全产业链条上,深加工企业也产生“蝶恋花”效应,纷纷从全国各地奔赴叶城建厂拓土。叶城县出台了援疆厂房补贴、政府担保、财政贴息、银行贷款、扩大产能、补贴社保解决就业人员三金、就业补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帮助龙头企业做实做强。
    年收购4万吨核桃的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叶城最大的核桃深加工龙头企业,2012年迄今的短短6年就推出了核桃乳、核桃油、核桃分心木养神茶、核桃壳活性炭等20多个全新品种,赢得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为扶持果农增产增收,公司与全县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核桃收购合同,带动了全县1.5万户核桃种植户从事精品核桃生产。此举成为叶城县核桃价格平稳的“稳定器”,核桃产业防御风险的“避风港”,增加农民收入预期的“定心丸”。
    新疆宝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引进的援疆企业,也是全国首家利用核桃青皮提取单宁酸的企业。公司从核桃青皮提取单宁酸用于大衣、牛仔裤、皮革等服装类的绿色染料,在皮革鞣制、染色等行业应用广泛,在江浙市场成紧俏货。去年,新疆宝隆化工以每公斤一元钱的价格收购核桃青皮7000吨,不但使核桃青皮变废为宝,还解决了叶城县柯克亚乡、依提木孔乡的430名农民就业。
    “2018年预计收购10万吨核桃青皮,可将青皮变废为宝增加收入1亿元,带动周边贫困户人均增收200多元。”公司董事长助理徐行信心十足。
    新疆果业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新疆核桃(叶城)批发交易市场,初衷就是健全物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网络覆盖面,完整核桃产业链条。在批发交易市场内,记者看到办公楼已拔地而起,山西客商张栋兰告诉记者:“我已近连续十年在叶城收购核桃销往内地,叶城早就应该建核桃交易市场了,不然大货车没地方停,我们去内地储运困难。现在我们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可以购买市场内商品房做前店后厂,打‘持久战’。”
    线下突飞猛进,线上不甘人后。今年7月26日,新疆南疆分拣中心、新疆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叶城分公司、叶城顺丰速运农民合作社在叶城县中辉物流园揭牌。叶城县近两年建起电子商务中心,与顺丰、圆通等快递物流公司紧密合作,在各乡镇、村建立电商服务站,帮助农民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自家的绿色生态核桃。
    2018年,叶城县投入7768.9万元新建“卫星工厂”41个,配套投入资金2148.32万元,采购核桃清洗机、脱皮机、风选机等574台,通过卫星工厂实现核桃去青皮、清洗、烘干、分级、筛选空壳、破壳取仁等环节,核桃品质和产品附加值得以提高,每公斤核桃可增值5-8元。
    同时,“卫星工厂”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每个工厂解决70-80人就地就近就业,建设村级扶贫车间122个,每个车间解决30人左右就业,目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479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80人)就近就业脱贫,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眼下,叶城县55万人口中33万农民、农民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核桃种植、管护、加工、生产、批发、销售、运输各产业链条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迈上脱贫致富的圆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