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据媒体报道,深圳活跃的共享单车约为77万辆,但仍有来自酷奇、小鸣、小蓝这三家企业停止运营的单车。这些共享单车,大量堆积停放在深圳街头,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深圳市交委拟会同相关部门计划将其视为遗弃物进行处理,并选择再生资源公司进行回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与此同时,曾经可以满足人们便捷通信需求的电话亭,不仅被遗忘,还破坏市容,成为了很多小广告的栖息地。于是也有人开始在思考并探索能否令其搭上“共享快车”,实现再利用。“共享”话题似乎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概念和想法延伸了。编辑特选刊两篇评论,供读者分享。
什么叫“风水轮流转”?电话亭的变迁可谓典型一例。上世纪90年代,公用电话开始在街头出现,车站、码头、机场、街道、工厂、学校、政府机关等地方,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公用电话亭,也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通信需求。然而时移世易,当手机成了个人“标配”,很多地方的电话亭,已越来越呈现“鸡肋亭”的衰败景况。
作为城市里曾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电话亭的“没落”迹象,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选择打公用电话的市民已日益自称,不少人回忆自己上一次拨打公用电话,会戏称“这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二是随着使用率的大幅下降,好多公用电话要么年久失修、成为摆设,要么保养不善、脏乱不堪。换言之,尽管公用电话亭还有着保障应急通话等的服务功能,但当初那种“撒胡椒面”式的设点布局,显然已不符实际需求。
电话亭成“鸡肋亭”,亟待改变的它业已单一和低效的服务功能。所以,一些城市的公用电话亭产权单位提出,下步将按照“适度保留、加强维护、定期清洁”的原则,对其加强管理和改造,这仍未跳出“抱残守缺”,没有体现与时俱进。且不说这个“适度保留”到底要留下几成,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人们难免要起疑:既然城市电话亭是“寸金之地”投放广告的极佳资源,作为它的拥有者,岂可能愿轻易丢弃嘴里的这块“肥肉”?
的确,现实语境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不等于非得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电话亭统统与公众说拜拜。而是讲,电话亭若想“涅槃重生”,显然需要引入“共享+变脸”的创新思维,使之不断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期待。比如,上海市徐汇区去年探索,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悦读亭”,同时还设置WiFi热点与手机充电口,方便市民使用。
排队等待打电话的景象已成历史,但电话亭并非一无是处。公用电话亭在应急通话、匿名举报、紧急报警等方面不可或缺,市民遇到手机没电、被盗等突发情况,公用电话亭也可以发挥作用。然而,加速“共享+变脸”的电话亭华丽转身,不只是由单一电话拨打功能向多元化服务功能转变的要求,其中更会涉及某些部门利益让度社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一言以概之,在谁管理、谁得益的“拉锯战”中,如果总是掣肘于“算小账不算大账”,那么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电话亭成“鸡肋亭”的囧状,便仍将拖沓治理,难以尽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