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活下去 东莞在转型发展中寻求蜕变

连续三年安排2亿元资助企业“机器换人”

作者: ■刘开雄 黄浩苑 陈炜伟

    广东东莞,凭借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迅速实现农村工业化、产业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然而,这个昔日以“贴牌”而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却要凤凰浴火,在转型发展中寻求蜕变。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7%,但远低于全国8.8%的增速和广东全省3.7%的平均水平。
    成本之殇,让传统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形态陷入了困境。加工贸易原本微薄的利润正在不断被持续上涨的成本所吞噬。结果,有人选择离开,有人则选择坚守。
    ——“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
    东莞市硕科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冲如是说。
    硕科为许多重大国际赛事提供足球,传统的足球制造生产依赖大量的人力,“我们的许多同行都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但我们不想走,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要成功转型。”
    在东莞,像王冲这样决定留下来的人,都在为生存背水一战——唯有华山一条路,只能上,不能下。
    为了帮助像硕科这样选择坚守的企业转型升级,当地政府顺势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自2014年以来,东莞市连续三年安排2亿元财政资金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同时,政府出台政策,牵头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先进平台,推动东莞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及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
    与东莞当地智能制造企业合作,硕科开发出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将原来需要100人的生产线减少至20人,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但企业营业额却翻番。
    在东莞企业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与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智能装备产业在东莞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如今,东莞企业的很多智能装备都来自当地企业。
    ——“我们是给自己研发的新产品贴牌。”
    阳华实业(东莞)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的贴牌加工企业,该公司营运总监李水明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专业研发团队并成立产品研究院,尽管出去的产品大部分还是贴别人的品牌,但这些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都是自己创新的成果。
    “现在,智能家居很流行,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整合平台,根据我们现有的产品技术,研发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未来市场还是比较可观的。”李水明说。
    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大量传统加工贸易企业陆续退出东莞的时候,新的智能产业已经冒出尖尖角。依托国内大型手机品牌在东莞设厂,东莞围绕智能手机产业已经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东莞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双降,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全市贸易顺差730亿元,扩大42.1%。今年1-5月东莞市出口机电产品总值增长7.8%,占同期东莞市外贸出口总值的76.6%;其中,出口手机476.8亿元,增长53.3%。
    从贴牌加工到创新发展,如今的东莞正在全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9.0%;研发投入(R&D)占比提高到2.5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
    经济的活力来自于每个经济单元的活力,市场倒逼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要那股不服输、不认输的劲头还在,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们依旧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细胞。
    转型升级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靠真抓实干做出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活下去就要“跑起来”,对一座城市而言,要发展就必须要“动起来”。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还有很多道坎儿,很多重山,而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