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配套联动化解企业融资难题

作者: ■熊相人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处在低迷阶段,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云南不少企业纷纷反映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生存的巨大压力,部分企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我深知企业和企业家的难处,对于我国民企发展深陷融资难题,通过企业实践,联系企业实际,我愿代表滇企发声。何处是出路?我认为政策配套联动可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题,为此特提出“三招两式”,呼吁政银企政策联动,携手护航优质民企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国家十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10条措施》等政策,向社会发出改善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推动了云南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带队赴中国银行总行,就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在座谈会上银保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欣喜若狂,这是我们民营企业的特大好消息。更深感此政策的重要性,但也意识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将政府、银保监、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政策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应对当前严峻经济金融形势,有效降低风险、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层面,为降低银行风险并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年初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府将从民营企业中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有产品生命力和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列入政府补偿基金名单,并承诺银行给予放贷企业一定比率的风险补偿金。政策相当好,银行不积极。为什么呢?因为超出补偿金外的额度一旦出现风险,银行信贷员和分管领导仍然要被终身追责。
    银保监会层面,第一,银保监会除了实施“大中型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政策外,还需再制定一项配套政策,即针对政府补偿基金名单这类企业,如贷审会合规审查、贷款放出后确实出了问题,银行不再追究信贷员和分管领导的连带责任。如此一来,一是可以降低银行信贷员风险,二是可以充分调动银行积极性,从而有效支持到此类企业的发展。第二,银保监会的“定向降准”是不错的政策,但还需要银行的“分类施策”,细化、细分降准投放比例,要求银行定向降准比例不得低于总放贷规模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让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真正得到相应的贷款额度。
    银行层面,第一,银行应每月到风险补偿金贷款企业进行一次贷后检查,加强企业财务的合规性、统筹性、计划性,降低银行利息,切实给到企业帮助。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将新的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第二,通过1-2年的过渡期后,如果这类企业通过支持重新恢复了活力,创造了新的价值,应给予负责此项目的信贷员以及相关领导在原奖金政策基础上增加20-30%的奖励,做到精准发力,奖罚有度。
    企业层面,企业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首先做到“先评估市场,再投入生产”,有计划经营,绝不盲目生产,避免出现在重资产上投入过多资源的情况发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积极缴纳税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层面,在此经济形势严峻的形式下,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广大消费者支持国货、消费国货,增强品牌自信和文化自信,合力打造出更多像华为之类的优秀本土品牌企业,扩大内需,增加银行存款和税收,缓解就业压力。
    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其实都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财富。民企解决了国家80%的就业机会和60%左右的税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其发展。这五项措施如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银保监、银行、企业和社会等各方政策力量同时发力并执行,那我们坚信,2-3年后,我国经济形势将得到根本性好转。
    (作者系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