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调整提供有利时间窗口
积极布局经济转型下新蓝筹
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
自2015年7月1日至今年7月1日,上证指数已经累计下跌超过30%。尽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震荡下挫,但是在兴全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眼中,现阶段A股市场投资者受各种负面情绪叠加强化有些过于悲观,但是从一个中长期的维度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都逐渐进入价值投资者的布局空间。
短期市场不宜过度悲观
在董承非看来,今年以来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比较严重,致使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承压进入了一个估值压缩的周期。但是从历史对比来看,2018年的情况要远远优于2008年。“2008年的A股市场面临的是估值偏高以及业绩增速下滑的双重压力,而今年的市场有些类似2011年,最坏情况也就是业绩增速的下滑压力,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相对于2011年在过往的几年间,中国经济的去产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好的复苏状态,所以个人并没有那么悲观。”
同时,董承非还强调应该对中国经济的韧性予以更多的期待。“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可以腾挪操作的空间很大”,董承非表示,“尽管国际贸易摩擦对于经济增长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在经历之前几年的去杠杆进程之后,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走向一个更好的状态,当然短期内的阵痛不可避免”。
同时,监管层的表态也让董承非对未来的经济更有信心。董承非表示,5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出来之后,监管层表态结构性去杠杆,这些都表明监管层在接下来的去杠杆进程中可能会根据经济增速的实际情况做出微调。
基于以上判断,董承非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可能会超出现在市场的预期,但是最终的数据需要时间来验证。短期内市场过于悲观的情绪叠加,强化使得交投清淡,但是从中长期维度来看,A股市场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在经历短暂的阵痛之后,必然会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经济转型新蓝筹崛起
今年我国迎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国家对新蓝筹的政策持续加码,资本市场自上而下推动实现支持“四新经济”的政策目标。尤其今年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多次强调未来要加强对于符合“新蓝筹”条件的优质上市资源的培育,支持“四新经济”发展成为市场最强音。可以预见,符合国家高质量增长的产业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并带来巨大投资机遇。据了解,中信保诚新蓝筹灵活配置型基金即将正式发行,该基金将重点布局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挖掘潜在新经济龙头,投资“新蓝筹”上市公司,横跨A股、港股市场,分享我国经济转型下的投资机会。
中信保诚新蓝筹拟任基金经理吴昊称,新蓝筹主要指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革新和实施改革从而焕发新活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比如,影视、教育、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5G、云计算、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中信保诚新蓝筹将围绕这些行业,寻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体量,形成竞争优势的公司进行布局。
具体来说,在个股选择方面,吴昊将选择在行业里形成一定壁垒,竞争力比较强的龙头公司。对比海外经验,纳斯斯达克市场中,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均实现了股价的大幅飞跃,近年来纳指创出历史新高,也源于这些龙头股的带动。
“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挖掘个股,一、在行业内始终保持份额领先的公司;二、拥有独家创新并显著领先于同业的公司;三、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获得上下游认可的公司;四、在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并始终领先同业的公司。”吴昊称。
坚持产业研究挖掘个股
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良好的投资策略尤为关键。华夏优势精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表示,坚持产业研究,以做实体的思路挖掘个股。A股投资方面,华夏优势精选基金将从市值、盈利、估值三方面出发,力求选取市值位于前40%的个股,挖掘兼具成长性与防御性的股票,布局净资产回报率(ROE)位于前30%的个股,注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同时优选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的个股。港股投资方面,华夏优势精选基金将借助港股通渠道,挖掘大中盘、高增长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科技、互联网、消费、受惠于供给侧改革的行业以及与新能源相关的周期材料行业。
展望A股、港股后市机会,投资华夏优势精选基金可谓正当时。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目标转向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2018年A股核心驱动因素仍是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盈利增速与ROE水平自2016年以来逐步改善提升,在外资、养老金等中长线资金流入下,A股慢牛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港股在经历2017年快速上涨后,目前整体估值仍较低,横向对比仍然是全球低估值前三的资本市场,企业利润率也有望进一步改善并持续增长。中长期视角下,港股拥有低估值、盈利好、增量资金流入等显著优势和投资逻辑。华夏优势精选基金在市场低位布局,未来投资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