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语录

罗可大

作者:
    一是有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工作还存在整体“衔接不紧”的问题。二是有些定点扶贫联系点存在盲目投入“不计成本”的问题。三是社会扶贫存在“有劲使不上”的问题。四是政府工作和群众对扶贫工作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一些贫困群众把脱贫当成是国家、政府的事情,“等帮扶、靠政府、要钱物”的思想比较严重。五是一些扶贫政策落实不够的问题。
    我们要在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上将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扶贫攻坚工作要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帮扶村人均投入上限,并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估。要完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设立精准扶贫专项热线、专用捐款账号,为社会力量贡献爱心、扶贫济困提供精准服务和规范渠道。要尊重人们自主发展的意愿,推动政府帮扶措施与农民需求有效衔接,切实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和评估,使各项扶贫攻坚政策落到实处。
    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贫困地区能否同步实现小康。
    存在的问题,重视派干部下村扶贫,忽视发动社会扶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短期行为多,考虑长远少;扶贫点投入多,面上贫困村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重“输血”,轻“造血”,助长了一些地方的“等、靠、要”思想。
    扶贫可以有新玩法,村民不仅可以在企业实施的产业项目中工作,赚取一定的工资收入,也能入股开发公司或加入合作社,享受分红收入。
    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只要企业和产业在发展,农民增收就有长远保障。产业扶贫企业为贫困地区留下了一个“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相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对能带动当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各级政府在资金上应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扶贫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同时,编制全省产业扶贫整体规划,组织长株潭等省内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展对大湘西、大湘南等贫困地区的对口扶贫,积极推进“同心工程”,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还要注重强基固本,增强产业扶贫实效和建立激励机制,确保产业扶贫持久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