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成债券违约重要因素

作者: ■本报记者朱永康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17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人流动性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以及资管新规出台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收紧,部分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并最终爆发违约风险。在整体流动性紧平衡的背景下,流动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债券违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近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企业进行分析,联合资信发现多数违约企业在发生债务违约前均表现出流动性不足且债务负担较重。一般而言,经营状况良好,负债水平较低,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较强,违约风险较低。流动性评价可以有效揭示企业流动性风险,对于因流动性紧张引发的违约风险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8年5月30日,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已披露2017年年报的非AAA级和C级企业共计2495家,联合资信的报告以上述2495家企业为样本进行流动性评价。评估结果显示,发行人流动性风险整体较上年略有上升,较低信用评级的发行人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大。
    民营企业发行人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有所上升
    从发行人的企业性质来看,受到我国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中国有企业数量较多的影响,流动性评价结果为国企优于民企。国有企业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中基础设施投资行业企业较多,这些企业承担的大部分项目为城市公益性项目,存在收益率低、周转期长的特点,流动性相对较差。民营企业方面,部分民营企业自身盈利质量差、财务杠杆高,随着公司债等进入债务偿付期,民营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但受制于金融去杠杆和由此而来的信用收紧,民营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剧,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有所上升。
    产能过剩行业和消费服务行业发行人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大
    报告显示,债券发行人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行业的发行人数量最多(386家),房地产行业的发行人数量次之(110家),主要是由于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中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企业数量较多。
    从各行业发行人总样本的占比来看,产能过剩行业(煤炭、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以及消费服务相关行业(贸易、零售)占比较高。其中产能过剩行业(煤炭、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企业的占比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部分企业盈利有所好转,但考虑到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杠杆率高等特点,且产业结构调整及去产能进程仍在不断推进过程中,部分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较为脆弱,在外部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仍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消费服务相关行业,一方面是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际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成本上升和国内贸易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部分贸易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流动性压力增大,另一方面部分实体零售企业受到电商冲击较大,销售出现放缓甚至负增长,经营压力加大,流动性有所恶化。
    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发行人面临较高流动性风险
    从地区分布来看,江浙地区债券发行人数量较多。从流动性评价结果整体来看,部分东北地区(如辽宁)、东南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新疆、贵州、河北)发行人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高。其中,辽宁地区过剩产能行业集中,部分企业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差,易出现流动资金紧张,加之区域违约事件对当地信用环境和融资的影响较大,企业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江苏、浙江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民营企业多且以贸易、制造业和出口加工型为主,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较大,更容易陷入经营利润下滑、流动资金紧张的困境;新疆、贵州等地区经济欠发达,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不佳,流动性压力较大。
>>背景链接:
潘功胜:将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的交易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在出席债券通周年论坛时介绍了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形势和中国在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考虑。
    潘功胜表示,当前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整体较低。截至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为0.39%,明显低于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也低于近年来国际市场水平1.2%-2.08%。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和更加可持续。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具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他指出,债券违约是市场经济下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应和正常现象,个体债券违约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有适当违约,对于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是一种制约,信用差别也会表现在债券发行的价格上。这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它是一件好事情。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学习借鉴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提高违约债券处置效率,包括发展不良债券的处置市场。他表示,会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的交易机制,引导专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参与违约债券处置,也将完善违约债券的司法救济、完善发行条款设计,引导发行人积极引入交叉违约等对投资者的保护条款设计,并优化持有人会议制度和债券受托管理人机制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