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袁隆平”开辟兴农扶贫新路径

作者: ■盛翔

    让盐碱地变高产田,让好农货走出大山。分别是袁隆平老人的愿望和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2018年6月13日,两者有了联结点。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达成合作,海水稻研发团队加入农村淘宝发起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致力于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
    一直以来,土地盐碱化是阻碍乡村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约有盐碱地15亿亩,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多个省区。海水稻项目如果实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不但可以增加我国粮食产量,还可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袁隆平希望,未来三年内,在全国推广种植一亿亩杂交海水稻。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每年可以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行,光有产量也不行,还得能卖得出去,而且要卖个好价格。马云此前曾说,“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互联网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袁隆平海水稻终端品牌“袁米”的种植和推广,开创了知名科学家与知名企业共助农村扶贫的新模式。科学家让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也能种出好产品,互联网企业则让好的农产品直接对接亿万网上消费者。
    此次合作,意味着农村扶贫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进入到更深层次协同。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5年12月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商不仅是一门在未来颇有想象空间的生意,更是被寄予厚望的农村扶贫战略和农民致富之路。
    事实上,早在“袁米”之前,农村淘宝已经孵化培育出了巴楚留香瓜、奉节脐橙、金寨猕猴桃、高邮咸鸭蛋等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上线了5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建设了响水大米、墨玉红枣等3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农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千亿。相比“42只跑步鸡”之类把扶贫当噱头的俏皮营销,互联网企业的农村扶贫,必须致力于“授人以渔”,真正做到为农民赋智、为农产品赋值、为农业赋能。
    “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袁隆平先生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盐碱地变高产田,农村淘宝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两者的合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袁隆平”。它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既解决了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可以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
    科学家与大企业紧密合作的“互联网+袁隆平”模式,帮助广袤乡村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顺利融入互联网时代,放大农村电商的社会效益,这是一条值得期待的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之路。在兴农扶贫领域,必将起到标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