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维修”呼唤“真监管”

作者: ■张国栋

    空调发生故障,明明只需将遥控器设置对码准确,便能使机器重新正常工作,但上门维修人员却夸大故障,最终收费竟达730元。7月2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2018空调维修体察报告称,调查显示多数空调维修服务商存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行为
    小小故障,不过举手之劳,却被维修人员刻意夸大,进而狮子大开口,狠狠宰上消费者一刀,这早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也是名副其实的虚假维修。对此,虽然许多消费者颇有不满,可有些时候,确也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更遑论维权了,结果只能吃哑巴亏。上海市消保委这番“体察”及其“报告”,除了针对近年空调维修类相关投诉数量激增以及消费者习惯从网上寻找空调维修商户的特点,了解家电维修行业的执业规范及诚信经营等实际情况,更进一步坐实了维修领域许多乱象。
    不难发现,现实中,谎称机器缺少制冷剂、谎称电脑板损坏,这两类虚构故障的“手法”较为普遍,有的甚至不经过任何检查,就提出更换电脑板收取高额维修费用。也有商家谎称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损坏,并通过此种方式抬高维修费用。
    不仅如此,有的平台还涉嫌从不法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行为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更有“李鬼”冒充官方维修商招摇过市,实现了所谓的“平台把流量卖给不法商家,不法商家狠宰消费者的“商业闭环”,可谓不择手段。消费者如果不明就里,贸然“维修”,恐怕也只有被虚假维修,乖乖挨宰的份。
    其实,类似问题不只存在于空调维修领域外,上海市消保委此前还分别对汽车4S店维修保养和名表维修服务进行过暗访和体察,结果要么是“虚假”,要么就是“过度”,总之是让人多花冤枉钱。尽管这不是全部,但同样不乐容观,令人纠结。
    “虚假维修”“过度维修”等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对于维修过程,消费者看不懂或者看不到,这无疑给了一些维修人员或企业弄虚作假的空间。就此而言,除了消保委的“体察”、消费者的“觉醒”,其实更主要的,则是呼唤相关市场监管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动真格、出实招,努力还市场一个清净,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一方面行业要强化监管,主动出击,重视消费者投诉,坚决严惩、淘汰不诚信、假维修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守诚信、讲诚信的价值导向。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的企业,即使逞一时之势、得一时之利,也终将因信用“亏空”而被淘汰出局。只有这样,“虚假维修”等乱象才可望得到遏制,消费者权益才可望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