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改革尚不足以支撑全行业评级上调

作者: 【记者朱永康北京报道】
    监管政策收紧令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积累放缓,应有助于改善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但是,惠誉评级认为,这些监管措施降低金融业风险的程度尚不足以支撑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全行业评级上调。
    据了解,去年监管收紧令信贷增长放缓,尤其是令影子银行活动的增长放缓——但并未令这些活动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也已下降,主要表现在:2017年银行同业理财产品投资规模下滑,以及2017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规模环比增长放缓。虽然信贷增速与GDP增速的差距已经收窄,但惠誉预计2018财年末惠誉调整后的社会融资总量将达到GDP的大约273%(2017年末为269%)。如果信贷增长继续放缓,传染风险因去杠杆而下降,并且透明度和治理情况得到改善,则惠誉或将调整中国经营环境展望评级(目前为“bb+/负面”)。
    据悉,几家最大的国有银行的资金状况和损失吸收缓冲较强且流动性强劲,因此受监管趋严的影响程度可能较小。惠誉上个月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从‘bb’上调至‘bb+’的决定也受到上述因素的支撑。
    然而,中型银行的资金和流动性状况较弱,表外活动规模较大,损失吸收能力较差,因此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惠誉不认同穆迪“中型银行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程度‘适中’”这一看法。此外,鉴于中型银行的表外敞口,惠誉认为它们的资本水平可能被高估。任何对银行生存力评级的上调,将基于与风险偏好相称的资本缓冲能力的持续改善。
    惠誉认为,在压力情景下政府对不同级别银行的支持意愿不同,中型银行不太可能获得与大型银行同等程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