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新路径

天元锰业推进自主创新向自强创新“升级”

作者: 【记者曹婧逸北京报道】
    日前,天元锰业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标志着天元锰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近年来,天元锰业集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创立科技创新团队,创新院企合作、促进人才成长等各种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迈上科技创新道路。尤其在资源综合利用及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与环保学科领域,实现了化工、冶炼、建材等学科的交叉结合;实现了硫资源的无限次循环资源化综合利用;创新了硫酸锰的生产工艺。废渣中的二氧化硫和氨气通过用二氧化锰和阳极液回收,成为资源生产硫酸锰;锰渣通过高温煅烧脱硫、脱氨可用于水泥原料或混合材料,破解了电解金属锰废渣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月,天元锰业集团申报的“锰渣高温脱硫制硫酸锰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研究”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201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是本年度中卫市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日前,天元锰业55万吨电解精滤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科研项目,在锰渣处理厂、金属锰厂和金属锰原料厂的全力配合下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产品不但可以取代焙烧粉收取制液过程中的余酸,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约了生产费用,经初步核算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近2亿元,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让集团技术中心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框架。先后建设了研发综合办公基地、一条小型试验线、一个高标准的中性实验室和工业化试验线为电解锰的研究提供平台,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解决电解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科技研发的主要课题任务,在充分挖掘电解锰生产基础上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使集团产品和工艺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制约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电解锰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多项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方面,天元锰业先后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南京凯盛设计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等7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在电解锰实际生产中,成立相应的科研课题,实行科研单位参与,企业化运作,成功破解了阳极渣、无铬钝化剂、电解锰生产自动化等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问题。
    突破核心技术,加快电解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天元锰业推进自主创新向自强创新的转变,为集团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为电解锰生产工艺研发工作提供便利和依据,也为全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