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回A创8年最大IPO
作者:
■宋希
辗转近十年,作为国内元老级别的综合型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终于迎来历史性一刻。6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5次工作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中国人保顺利过会。这不仅意味着时隔六年A股市场又将多出一只保险股,也意味着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后,“A+H”市场上迎来“巨无霸”险企的新面孔。
根据招股书披露,中国人保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45.99亿股,不超过本次发行上市后总股本的9.78%,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中国人保发行股数在A股历史上排名第八,创近八年来A股IPO新高。
当然,“巨无霸”的特质不仅体现在发行股数和募资金额上,还包括公司体量。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保总资产达9879.73亿元,已逼近万亿量级。据保守估计,本次融资额将在百亿以上。
中国人保回A的消息一经传出,最让市场关注的是其45.99亿股的拟发行股数。从A股发行历史上看,这已进入前八,排在前面的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筑、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中铁。而之前上市的四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首发股份则分别为15亿股、11.5亿股、10亿股和1.59亿股。
如今,距离2011年中国人保向国务院提交“A+H”股同步上市方案已过去7年。坎坷曲折的A股上市之路,终于迎来转折点。
中国人保是一家以财险和人身险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于1949年成立,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招股书显示,目前中国人保旗下已有13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覆盖直保、再保、保险中介、资管等领域,而直保又包括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全牌照,分布在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和欧洲。
截至目前,中国人保的股东主要是财政部、社保基金、H股股东。其中,财政部持有其70.47%的内资股,社保基金会分别持有8.96%的内资股和1.24%的H股,其他H股股东的占比为19.33%。
数据显示,在体量方面,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保合并总资产9879.73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占比超五成,达5246.53亿元;人保寿险占比则为38.64%,为3818.02亿元;在净资产方面,人保财险为1319.6亿元,人保寿险则为318.09亿元;净利润方面,人保财险去年录得197.12亿元,人保寿险仅为6.23亿元,两者相差31.6倍。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寿险的净利润两年间骤降82.58%。年报显示,2015年人保寿险的净利润还为35.76亿元。净利润下滑或许与其业务调整有关系。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占比为63.25%,到了2017年则降至49.69%;个险渠道2015年占比为27.42%,2017年则涨至40.28%。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保的估值备受市场人士热议。有投行人士表示,尽管目前A+H股上市的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三家险企的A股股价均高于H股,对于中国人保来说是利好消息,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均是纯寿险公司,而太保则是寿险强于财险,中国人保的业务是财险为重,模式并不相同,所以,上述三家的估值有多少参考价值,尚不得而知。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超百亿的募资额对于中国人保自身而言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市场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拥有如此体量的中国人保进入A股,将会给市场的承接力带来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