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村长”和他背后的扶贫团队

哈尔滨市福州商会会长陈为坤和商会共同扶贫记事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蒋承志

    从哈尔滨市区到得利村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离开市区一路向东到达巴彦县龙庙镇后,还需要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继续开行18公里。这条路,得利村荣誉村主任陈为坤两年来不知走了多少来回。
    陈为坤,现哈尔滨康正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康正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兼任黑龙江省工商联常委、哈尔滨市工商联合会总会副会长、哈尔滨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哈尔滨市福州商会会长。其企业被哈市扶贫开发办授予2016年度“哈尔滨市社会扶贫红榜企业”称号。
商会会长成了“名誉村委会主任”
    2016年,哈尔滨统战系统“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展开,参加行动的商协会组织和企业等帮扶团队与哈市建档立卡的103个贫困村精准结对,其中,哈尔滨市福州商会的对口帮扶村就是得利村,身为商会会长的陈为坤因此当上了得利村的“名誉村委会主任”。
    “扶贫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非公经济人士反哺社会的民生工程。”接过“名誉村主任”聘书的陈为坤说,“这不仅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贫困村、贫困户心里的深切期盼。”紧接着,陈为坤上任了,但他并不是一个人赴任的,跟他一起去的还有一个团队,那是福州商会的会员们。
    得利村位于张广才岭深处,全村有贫困户322户701人,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初到得利村,村子的贫穷给陈为坤带来巨大的震撼,低矮的土坯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穷,成了村民刻在眉眼心间的疤痕,也成了陈为坤堵在心口的一块大石头。从那天起,陈为坤便扎根贫困村,深入贫困户家里和田间地头,得利村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看到得利村的状况,陈为坤明白了自己参与的“精准扶贫”任务有多艰巨,然而,回到哈尔滨后开了几个会,陈为坤却有了十足的底气。
会长扶贫背后的靠山
    陈为坤有底气,是因为他有哈尔滨市福州商会这个“靠山”。
    据介绍,福州商会现有会员648人,多年来,这些榕籍企业家在哈尔滨市共创立了约1000多家企业,注册资本达100多亿元,行业涵盖房地产、高新技术开发、建材、汽车、医疗、石材、陶瓷、灯具、电器、成品油批发零售、农业(农业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茶叶批发等多种行业,为哈尔滨地区的百姓创造10万余个就业岗位。
    榕商在哈尔滨创造了财富,也把八闽大地上的商帮精神播撒在黑土地上。这些人在第二故乡因商会而团结,因团结而互动,哈尔滨市福州商会“公益基金”也因此加速形成,让公益慈善与商会文化齐头并进。在精准扶贫项目中,商会因势利导,发起“公益传递·筑梦扶贫”基金,当时共募集善款23万元人民币,用于公益慈善活动。
    陈为坤说:“我们设立扶贫基金、利用商会资源、组织积极会员捐款。在做扶贫时,‘抱团前行’才能让爱心不断传递,才能壮大扶贫事业的整体实力,是不可忽视的团队力量。”
    而对于得利村的扶贫工作,陈为坤跟商会的会员们商量的结果是:确立“扶贫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不散”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村“脱贫不返贫”。
    从而,做好扶贫工作成了当年商会的头等大事,在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的帮助下,陈为坤带领着商会的企业家们多次与龙庙镇、得利村领导研究讨论,立足得利村实际致贫情况,进行梳理分类,签订帮扶协议书,制定出“精准扶贫”的计划。
    “变‘输血’为‘造血’,才是扶贫的根本。”陈为坤感叹:“我们得让‘造血’产生的每一滴能源都得到有效利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所谓造血,就是以福州商会会员企业为基础的产业扶贫项目,根据规划,商会决定,为扶贫点德祥乡春荣村修建养猪产业扶贫基地,并在养殖过程中提出实行良种引进、饲料供应、防疫病情、市场销售全程服务,充分利用商会民企作用,发挥市场输出优势。2016年10月,哈尔滨时任领导视察扶贫工作时,对商会在扶贫工作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商会将”扶贫猪“变成了致富的”金钥匙“。
    商会的全方位扶贫模式
    “造血”机制建立了,陈为坤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满足,由于常年的贫困,得利村始终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村民学习、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村级活动场所,满足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在农闲时节,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显匮乏。“要让乡亲们享受到高层次的文化生活,让得利村在产业富村的同时实现文化兴村。”秉持着这样的扶贫理念,陈为坤带着商会一干兄弟,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先后十几次走进得利村实地调研,共出资45万元,用于文化扶贫项目,不仅为得利村修建完成270㎡综合服务中心和2500㎡村民活动广场,还为邻村修建养猪基地水泥道路和3000㎡的文化广场。
    2017年9月8日,“哈尔滨市福州商会捐资得利村文化广场落成启动典礼暨得利村第一届乡村文化节”在巴彦县龙庙镇得利村村民文化广场举行。商会会员企业——哈尔滨市北方血管病医院还在活动现场为贫困村民提供免费义诊服务。
    如今的得利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综合服务中心设施完备,内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白墙蓝顶的养猪基地整齐而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大道,村子呈现出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办在了村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