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力助推产业扶贫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实习生韦静

    2018年广西全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日前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广西各地官方负责人与会,共同交流产业扶贫经验。
    河池市副市长、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继勇当日介绍,“贷牛还牛”“贷羊还羊”是当地普遍受欢迎一种扶贫产业。由政府搭建专门的牛羊产业服务中心,引进企业建设种牛繁育养殖基地,将牛犊“贷”给农户养殖。农户将牛犊养大之后,由企业保价回购,并将牛羊产品转至屠宰加工厂加工处理,产品经电商平台等渠道完成销售交易,最终通过冷链仓储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农户借贷一头牛犊的成本大概是4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经过10-12个月的养殖周期后,一头成牛可卖1.5万元。”陈继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通过“贷”牛犊每年可从每头牛身上挣到毛利润约一万元,有了“第一桶金”后,可继续“贷”入更多牛犊,实现良性循环。
    据官方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总量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牛羊产业带动近5.5万贫困人口参与创业。
    目前,广西正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助推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摘帽。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介绍,2017年广西官方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6亿元,各县(市、区)统筹安排产业开发资金23.4亿元,较2016年增长181.8%。截至2018年3月底,已竣工项目19684个,竣工率99.42%;受益贫困户82.2万户次、贫困人口417万人次。金融扶贫方面,截至2018年4月30日,广西全区共有扶贫小额贷款余额的贫困户45.08万户,贷款余额205.75亿元,户均贷款4.56万元;共设立风险补偿金26.4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隆说,2018年,广西自治区本级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亿元以上专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县和30%以上的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并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出台专项帮扶方案,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就地就业等工作。